【儿童健康】子女常大发脾气且极难安抚?须注意是否患有情绪障碍

撰文: 妈妈宝宝
出版:更新:

随著年龄增长,孩子在情绪的表达上会有越来越多不同的样貌、形式。情绪分为两种,一种是正向情绪(高兴、快乐),另一种则是负向情绪(生气、难过)。

不论大人或小孩,每个人在正常的情况下,都会有一个情感的状态。碰到事情,或多或少都会有喜怒哀乐的情感表达;随著年龄越来越大,情感的表达也越来越复杂(例如:罪恶感)。家长须先了解,孩子在表达情绪背后的意思,并从日常生活中的言语、行为举止来观察。

情绪和情感两者是不相同的,情绪是透过认知或是经过教导后,生理和心理综合过后所出现的一个反应,称之为情绪。 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一定会有情绪反应,若是在反应中出现过多爆炸性的情绪(发脾气、不合作),而在这种失控的状况下,质跟量都已经超过正常的标准,则会将这种状态称之为情绪障碍。

不论大人或小孩,每个人在正常的情况下,都会有一个情感的状态。碰到事情,或多或少都会有喜怒哀乐的情感表达。(Gettyimages/视觉中国)

3岁以前的孩子,在正常状况下,只要父母可以满足孩子需求,孩子通常就不会出现过多情绪表现。反之,若是情绪障碍的孩子,即便家长已经满足他的要求,在情绪表现上,仍然会出现失控的状态。而到了学龄期,必须透过规范来训练孩子控制自己,对情绪障碍的孩子而言,会出现很难管教的问题,这时医师就会透过诊断,区分不同类型(例如:注意力不足过动症、对立性反抗疾病)情绪障碍的孩子。

家中孩子若是确诊具有情绪障碍的问题,家长不必过于担心,目前的治疗方式,医师会先从训练家长在情绪管理方面著手,教导家长如何引导孩子释放压力、接受自己的情绪。家长们应该主动了解,哪些事情容易诱发孩子的情绪,如何透过语言的方式,让孩子将情绪说出来,使压力可以先透过言语表达进行发泄,而不是让孩子的情绪持续往上攀升,到最后一发不可收拾。

家长们应该主动了解,哪些事情容易诱发孩子的情绪,如何透过语言的方式,让孩子将情绪说出来,使压力可以先透过言语表达进行发泄,而不是让孩子的情绪持续往上攀升,到最后一发不可收拾。(Gettyimages/视觉中国)

对于学龄前的孩子而言,他们不擅于情绪表达,因此让孩子学习说出“爸爸妈妈我现在心情不好、不开心,我要怎么解决?”极为重要,家长可以透过订定游戏规则、或是角色扮演说故事的方式,引导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

【本文获“妈妈宝宝”授权转载,原文:【焦点议题】让孩子不乱发脾气,学会正确表达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