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网人生】环保、少浪费不等于隐世 野人:孩子仍会上幼稚园

撰文: 王淑君
出版:更新:

奉行简朴生活、选择居于郊外的“野人”莫皓光,近日随港台拍摄纪录《脱网人生》走访加拿大和日本,窥探当地远离都市烦嚣的“脱网一族”。其中,野人曾探访带着5个女儿居于深山的夫妇,可会是他理想中的生活?他对此却摇头说:“我渴求的是人人能够复制、能做到的简约生活,我们可以利用身边的资源、继续与城市有所连系,但从生活中减少依赖和浪费。”摄影:欧嘉乐

“野人”莫皓光童年时亦是在城市生活,毕业于香港大学,实践了十多年的极简生活。

在城市之中,水、电、交通这些基本设施和管道,除了提供我们每人的日常需要外,也像是一张覆盖每个角落的大网。有些人决定脱离这张网,开展自给自足的生活。崇尚极简生活的“野人”,走访加拿大和日本的“脱网族”,有的人一家搬上深山居住,也有的人建立了一个自给自足的小社区,“脱网唔等于要隐世,而系多利用身边嘅资源去生活,减少依赖和浪费”。

在加拿大的深山之中,夫妇Jeff和Rose带着5个女儿居住其中,并没有送女儿们上学,而是寓学习于生活。他们17岁的长女和14岁的次女,就在森林之中找木头搭建自己的居所,连小女儿亦需跟随父亲狩猎,寻找日常的食物。而其他的知识,则由父母和从网上资源学习。

+4
“麦皮”不怕生,面对第一次见面的摄记,也能热情地介绍自己的玩具。图中是他的“私家车”,可载人也可载物。

送儿子入学 生活技能从父母身上学习

这种完全脱网的方式,又会否是野人培育孩子的目标呢?“脱网系一种精神,唔一定要完全隐世先系脱网。”野人说。他的儿子“麦皮”刚到了报考幼稚园的年龄,他亦曾想过不送儿子入学,在家中实行Home Schooling,不过考虑太太全职照顾,也想她稍为休息,于是为儿子报考了2所幼稚园。

野人没有为儿子报“面试班”,就直接让儿子去面试,结果成功获2所学校取录,他便选了较近居所的一间。“孩子天生就好钟意学人讲嘢。”野人觉得自己教养儿子的方式,并不是让儿子较别人优胜,只是顺其发展,“当小朋友想讲、想表达,父母就叫佢唔好嘈、唔好讲无谓嘢,结果佢就唔想再讲嘢”。

加拿大夫妇让女儿们学习的都是生活技能,而非学校中的知识。而野人送儿子入学,认为他在学校学习知识,并不减儿子学习生活的技能。“我哋从生活之中学习到知识,但从知识之中未必学习到生活。学校系其中一个获得知识嘅地方,而小朋友亦都从父母身上学习,佢见到我咃咁样生活,畀佢喺安全环境下尝试,都会学识自己生活。”野人说。

+1
回来后,野人尝试在家中安装太阳能发电板,提供一家所需的电力。

“脱网”启发 为家居安装新设备

从外国观察完“脱网族”的生活,部分生活亦为野人所向往。“例如日本一个踢跶舞者,住喺郊外嘅租金一年先一万日圆,而且行落去仲有丛林、溪涧。喺香港,可能就叫做霸占山头。”野人笑说。

他现时居住的地方,租约之中包括了一片“后园”,他亦搭建了引水管,储起山水使用。回来之后,受“脱网族”的启发,尝试更多利用周边的天然资源,减少对公营设施的依赖,从而减少浪费。“例如,太阳就可以发电,点解我哋要运咁多煤去发电厂,然后仲要拉电缆去运电入屋呢?”于是,他找来专家,为家居添上了4块太阳能的发电板,“好天时,储一日电可以用到两日”。

他的庭园中有储存山水的浴缸,近日则再建造一个储水池,体积比浴缸再大3、4倍,希望为缺水的冬日储存更多清水,用于日常生活外,也可以种植蔬果。而为了更好地利用周遭的柴木,他亦添置了一个烧柴的暖炉,更贴近自给自足之余,亦带来一室温暖。

如果儿子将来喜爱城市生活,野人亦笑言:“不失望,他知道父母喜欢在这里生活。”

带孩子去农庄 只是绿色画面增多了

近年,有更多家长乐意带孩子亲近大自然,去农庄玩乐,是不是一个成功的转变呢?野人却认为,大部分家长去农庄,只是一个“消费、打卡活动”,纯粹在社交网站分享的图片之中,“绿色嘅画面增加咗”。当假期完结了,回到家中,仍是过着没有改变的生活。

“我选择的脱网生活,仍会与城市有所连系,我也会去购买食物。我希望做出一种人人可以复制的生活方式。”野人明白,感动大众之路亦很漫长,惟有坚持一步、一步去前进。

记者好奇,野人希望身体力行,感动其他人踏出环保的第一步,要是他的儿子将来选择重返城市生活,他和太太会感到失望吗?野人笑言:“佢可以选择自己钟意嘅生活方式,唔会失望。佢知道爸爸妈妈就系住喺呢度,钟意咁样生活。”

香港电台外判纪录片系列《脱网人生》

日期:2月每个周六及3月2日

时间﹕晚上9:30

频道﹕港台电视31

【周五心意运动】您捐一封$50利是,已可为基层送上温饱,01心意呼吁您支持【香港青年协会】 ,每$50即可制作5碗爱心汤和心意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