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健康】寻根究底之乳糖不耐症的迷思│Sci Papa

撰文: 陈乐希
出版:更新:

“BB肚疴,呕奶,消化不良⋯⋯”这是一首70-80年代耳熟能详的广告歌,婴儿时常肚疴或呕奶,进食那款药丸有没有效笔者真的不知道,但不少父母都可能会联想到“乳糖不耐症”(Lactose Intolerance)。近日,笔者在育儿页面或网站上,看到不少有关“乳糖不耐症”的资讯,但甚少有从这病症的基础去写,再加上有位朋友问起相关资料,于是决定找找文献资料,尝试从根本去了解多点“乳糖不耐症”。【编按:作者为Sci Papa】

(VCG图片)

首先,乳糖是一种主要在人奶或牛奶中的碳水化合物,足月出世的正常婴儿,可以每日消化60-70克的乳糖,相当于饮用了1公升奶,所以大部分婴儿都有足够能力去消化人奶中的乳糖。

第二,早产婴儿(26-34周)因为小肠发展未完善,他对乳糖的消化能力较低,于是饮用人奶过后较大机会有“乳糖不耐症”的症状。不过,这只是过渡性的反应,随著婴儿小肠逐渐成熟,他的乳糖消化能力就会回复正常。

第三,足月婴儿天生缺乏乳糖酶(Congenital Lactase Deficiency)是一个罕见的疾病,他们喝完人奶除了不能吸收乳糖令其缺乏足够营养外,更会有不良反应如肚疴等;这些BB未必能接受人奶,可能要用到不含乳糖的配方奶粉。

(VCG图片)

第四,随著年纪增长,乳糖酶的表达会渐渐减少,研究显示大约有1成小孩会在3岁、3成会在5岁及七成会在12-14岁开始有“乳糖不耐症”的症状,这是正常的人体发展过程,因为人越大就越少需要透过人奶摄取乳糖,故此乳糖酶(用于消化乳糖)的表达亦不需要维持。这些人,未必需要完全远离乳糖,只要减少摄取乳糖的份量直至没有症状就可以,甚至往后还可逐渐增加乳糖份量。

最后,“乳糖不耐症”并不是过敏反应(Allergic reaction),因为他的成因并非由于自身免疫系统的反应——为此,不少有对牛奶过敏(Cow's Milk Allergy)的婴儿,被误会成是有“乳糖不耐症”,在没有“对症下药”的情况下,牛奶过敏的婴儿就去戒乳糖,反而令婴儿失去一种较易吸收的养份,更要连人奶都被逼不能喝!这些对牛奶过敏的BB,并不是对乳糖过敏,他们应该戒的是牛奶而不是乳糖,因此只要妈妈不喝牛奶或不吃牛奶制品,继续喂食人奶亦已可以改善情况(除非婴儿同时对牛奶过敏又患有“乳糖不耐症”)。

其实,“乳糖不耐症”或牛奶过敏很容易被混淆,要确诊亦不容易,而由于处理方法不同,所以当遇到婴儿饮奶有不良反应时,千万别掉以轻心,最好还是要看看医生找出原因,对症下药!

参考资料: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726035/

Sci Papa (专页:Scientific Papa

喜欢科学,但更喜欢老婆跟女儿。觉得科研跟“凑女”都是要有极度的耐性,不怕失败,还要懂得自我反思后用不同方法再尝试!将育儿及科学融合,期望伴著女儿走一条快乐的成长路。

更多文章:【升中派位】自然学校两学生获派首志愿 家长:难适应会积极面对

+10

《香港01》App,浏览更多亲子资讯,立即下载: 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