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究底之荔枝的真相│Sci Papa

撰文: 黄慧雯
出版:更新:

近日科豆睇到一则新闻讲关于荔枝的报导,然后开始满脑子问号,最后因为求知欲,忍唔住夜栏人静时,个女同老婆都瞓咗之后,一边听世界杯,一边睇文献,去寻根究底。【编按:作者为Sci Papa】

笔者想在此带出3点:1. 中唔中毒与抵抗力(免疫力)无乜关系2. 荔枝中的果糖并非原凶3. 小孩只可食5粒系十分之Arbitrary的

第一,呢段新闻有一个谬误,在文中提到“抵抗力差会有更大反应”,因为抵抗力在九成大众的眼中都是免疫力,而免疫力高低同中毒深唔深无乜关系,所以文中的抵抗力,应该是指毒素耐受性(例如大人通常耐受性会高啲)。

第二,在新闻中有提到的“荔枝有很多果糖,所以空腹食会引起低血糖症”。

回顾在医学期刊《刺针》刊登的原来文献,的确有谈到无食晚饭,亦有说到低血糖,但果糖却完全不在这条“荔枝+唔食晚饭=低血糖”的方程式里面。文献中发现食荔枝会出事的原因,是在于两种化合物——hypoglycin A及methylenecyclopropylglycine(MCPG)。

无食晚饭的小孩特别容易出事,主因是小孩的肝脏糖原(glycogen)的储备本身就很少,所以当这两种化合物抑制埋脂肪酸的代谢作用时,能制造葡萄糖的主要通路都不管用,再加上无食晚饭无新的血糖供应,就会出现低血糖症,继而影响脑部功能,严重者甚至会死亡。

其实文献中还提到另一种水果,在牙买加出产嘅荔枝亲戚Ackee,都有同样问题。所以荔枝中的果糖并非原凶!

而笔者翻查不同文献,发现虽然有提过果糖会减少血糖含量,例如蜜糖中的果糖,但焦点集中于长远控制血糖的好处,多于急性低血糖所带来的问题。

其他文献亦有提到反应性低血糖症(reactive hypoglycemia),因为吃了大量碳水化合物而导致血糖突然升高,使胰脏释放出大量胰岛素将葡萄糖转做糖原,令血糖突然又变得过低。可是,这个现象不一定因为果糖,其他碳水化合物亦会导致同一情况。

(卢翊铭摄)

然而,不少其他水果都含有丰富果糖,唔通空腹食都会出事死人咩?!(当然,空腹食唔食水果都可以下次再讲下,而患有糖尿病的人的情况又要再复杂一点。)

第三,笔者亦想在“5粒荔枝”这个位着墨。笔者看到食安中心的贴文,可是没有见到他们用了甚么数据支持“5粒荔枝”的说法。而另外在原本文献中已提到生荔枝比熟的会多出两倍的hypoglycin A及MCPG,故此,究竟5粒系指生定系熟嘅荔枝都是一个疑问。

在一份由原来文献衍生出来的短文章就提到中国亦有食荔枝导致低血糖的个案,他们大多亦是凌晨至早上病发,食过300-1000克的荔枝,但这其实不足以构成大人食10粒以上会出事,食10粒以下会无事的结论——食得多出事机会大咗,有冇食其他食物,荔枝生熟度、大小都会影响结果;而在原来文献中,作者亦指出荔枝可以食多少的建议,要更多的研究才能制定。

虽然,低血糖症只要对症下药,及时调控身体的血糖量就能妥善处理,但文献作者都提出了小孩应减少荔枝份量,记得食完荔枝要食晚饭,要是食完荔枝出现低血糖的症状(可参考https://en.m.wikipedia.org/wiki/Hypoglycemia)就要及时睇医生及调控血糖处理等等。其实果糖同荔枝并非毒物,大家只要多加留意,就唔需要过份担心。

参考资料

原来文献: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glo/article/PIIS2214-109X%2817%2930035-9/fulltext

跟进的短文章——中国个案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glo/article/PIIS2214-109X(17)30291-7/fulltext

有关蜜糖的文献http://www.mdpi.com/1420-3049/17/2/1900

Sci Papa (专页:Scientific Papa

喜欢科学,但更喜欢老婆跟女儿。觉得科研跟“凑女”都是要有极度的耐性,不怕失败,还要懂得自我反思后用不同方法再尝试!将育儿及科学融合,期望伴著女儿走一条快乐的成长路。

《香港01》App,浏览更多亲子资讯,立即下载: 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