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健康】太清洁惹的祸?!│Sci Papa

撰文: 陈乐希
出版:更新:

记得BB初出世,有人跟笔者说,要小孩健健康康成长,父母们不可以太干净,要提供机会他们接触细菌,才可以训练到他们的免疫力,方便以后对抗大敌。究竟,这个讲法是对是错?【编按:作者为Sci Papa】

几天前,有网友透过Facebook分享了一篇有关当代卫生与血癌关系的新闻。若只看标题(Ultra-Clean Homes Can Trigger Childhood Cancer, Study Finds),就会认为太清洁其实反而增加机会有血癌。这样的标题确实是十分吸引,笔者这几天工务繁忙(包括凑女),直至周末才有机会细看当中的内容。

看完内文后,笔者保持自己的一贯作风,就是必须去看原来的期刊发布(original source)去作进一步了解。这一份文献其实是scientific review,是把以往的研究结果综合,再作分析及讨论,然后总结。

(vcg图片)

文献作者提到一些流行病学的研究证据,去支持婴孩早期受到微生物感染,令免疫系统启动,改变了往后免疫系统对再次接触到微生物感染的反应,从而减少了患上血癌的机会。从这个观点发展下去,立论“太清洁会增加患上血癌的风险”,看起上来十分顺理成章,但当详细了解后,发现这个立论需要更多解释,才不会被曲解或误会。

现实世界,血癌并不是唯一与微生物感染有关系的病症,而清洁不清洁亦不是患上血癌的唯一风险因子,所以考虑太清洁是否有错时,并不是一个“二元思维”。太清洁,婴孩就会有较少机会接触到微生物,令婴儿成长后患上某些疾病(不一定是传染病)的机会增加,科学界称这个情况为Hygiene hypothesis。但清洁,却可以防止婴孩接触到致命的病毒及细菌,减少婴孩夭折的风险,医学界认为这是十分有效的预防措施(preventive measure)。那父母为了孩子,该清洁与否?

在这篇review中,作者都有提及到如果可以减低婴孩患上血癌的风险,可以有带小朋友去接触其他小朋友这个方式,例如让小朋友去幼儿日托中心等;这些是人与人的良性接触,互相“传染”的都是一些较为良性的微生物。然而,该不会有一个科学家会提议你带婴孩接触患上感冒的小孩,为的是要增强免疫力吧——这正正与“预防胜于治疗”的理念相违背。

(vcg图片)

这些"ultra clean home"的信息,也许会让父母认为,太清洁是否会惹祸?!其实在2012年的一个国际科学论坛(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Forum)已提出Hygiene hypothesis的局限性(limitation),并重申个人卫生与家居清洁,对预防恶性细菌及病毒感染的重要性,从此Hygiene hypothesis被进化为另一个重要概念“Old friend hypothesis”,意思是我们不要过份保护婴孩,应该让他与外界多接触,例如让他在不同的环境下接触不同的东西,接触不同的人,甚至接触不同的动物,使他们有适当的渠道感染一些良性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就是我们的老朋友,从远古时代就一直保护人类的微生物,故此叫他们“old friend”。

笔者在这里作结,父母为子女教育个人的卫生及提供清洁的家居,去预防有害的感染,是正确的行为,别因为一篇报导而改变初衷。但我们却又不应过分预防婴孩去正常接触不同的环境与事物:“好邋遢㗎,你唔好掂呀!”这些想法,似乎对婴孩的免疫系统发展,甚至婴孩将来的健康有反效果。故此,在要清洁卫生的同时,也要让婴孩尽情探索环境,取其平衡,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参考资料:https://www.ifh-homehygiene.org/best-practice-review/hygiene-hypothesis-and-its-implications-home-hygiene-lifestyle-and-public

http://denver.cbslocal.com/2018/05/21/clean-homes-childhood-cancer/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8-018-0015-6

*特别鸣感Patrick Tsang的分享

Sci Papa (专页:Scientific Papa

喜欢科学,但更喜欢老婆跟女儿。觉得科研跟“凑女”都是要有极度的耐性,不怕失败,还要懂得自我反思后用不同方法再尝试!将育儿及科学融合,期望伴著女儿走一条快乐的成长路。

更多文章:【Happy School】自然学校毕业跳码头 老师:小学阶段最重要是玩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