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善用“积极聆听”技巧 让孩子敞开心扉诉心声

撰文: 陈乐希
出版:更新:

看过上一篇所述的“8个亲子沟通绊脚石”后,可能会有家长问道:“除此之外,还有哪些谈话方式?”、“如果我不问问题,我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找出到底发生什么事?”。所以我们接著会为大家介绍一些替代的解决方式。

上一节:【亲子关系】留意8个亲子沟通的绊脚石 避免“祸从口出”

简单的敲门砖

回应孩子的感觉或困扰问题,最有效且具建设性的方法是“敲门砖”或“邀请孩子多说一些”。这种回应不会表露父母的任何想法、判断和感受,却能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感觉或评断。他们为孩子开启了一扇门,并邀请孩子多说一些。以下是一些不表示任何意见的简单回答:

“我了解”、“原来如此”、“喔”、“你不是说”、“嗯哼”、“别开玩笑了”、“那个如何?”、“你做的,嗯?”、“很有意思”、“确实如此”、“真的”。

我们再介绍一些敲门砖,邀请孩子谈话或说得更多,例如:

“告诉我吧!”、“我愿闻其详。”、“再多说一点嘛!”、“我对你的看法很感兴趣。”、“你愿意说吗?”、“我们谈谈这件事,好吗?”、“告诉我事情的经过。”、“我正在听”、“你似乎很想谈谈你对这件事的看法?”、“这对你而言,似乎几重要的。”

积极聆听

除了“敲门砖”能鼓励孩子说话外,还有一种更有效的方法让孩子愿意说话。敲门砖只是打开孩子的谈话之门,而父母必须学习如何使谈话之门永远敞开。

在谈话中,积极聆听的效果远比保持沉默来得好,因为“听者”和“说者”都采取主动,所以能促进两者之间的互动。但是若要学习积极聆听的技巧,父母必须先了解人际沟通的过程。

孩子如果决定和父母沟通,就表示他有某种需求。通常,当孩子内心处于不平衡状态时,他会感到沮丧、不安、渴求某样东西。所以孩子为了让自己恢复平衡,便决定与人谈话。以孩子肚子饿为例:

如果妈妈正确地解读孩子讯号,她就会知道孩子已经饿了。但是,万一妈妈认为孩子希望能早点吃饭,以便在睡觉前还可以玩,这下可惨了。妈妈误解孩子的意思,孩子则无从得知妈妈心里所想的,这时孩子与妈妈的沟通桥梁就堵塞了,妈妈甚至会因此教训孩子一番。

以上所描述的情形就是造成人隙沟通不良的原因,往往“听者”误会了“说者”的意思,但却没有一方察觉到已经发生误会了。

如果妈妈想避免误解孩子,她可以把想法告诉孩子:“你想上床之前去玩,是吗?”孩子听到妈妈的话后,就可以回:“妈妈,你会错意了。”

孩子:“妈妈,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我真的饿了,所以想要早点吃饭。”
妈妈:“喔!原来是肚子饿了。可是必须等爸爸回来啊,大概还要一个小时,你先吃点饼干好吗?”
孩子:“这是个好主意,我会先吃一点的。”

当妈妈第一次了解孩子传递出来的讯息后,她所给的回馈就是“积极聆听”。

在上述例子中,妈妈最初误会孩子了,所以孩子再度传递讯息,她终于明白孩子真正的意思了。如果妈妈在第一次就正确解码,知道孩子的需求,这个过程就可图示如下:

下面是父母运用“积极聆听”和孩子谈话的例子:

1.
孩子:(放声大哭)小明抢走我的车车!
父母:你一定很生气,你很讨厌他抢走你的车车。
孩子:对呀!

2.
孩子:自从小美去渡假后,就没有人跟我玩了。我真的不知道这里还有什么好玩。
父母:你很想念小美,而且你正在想可以玩什么游戏,对不对?
孩子:对啊!希望我能想得出来。

3.
孩子:我今年碰到一个很差劲的老师,真是讨厌透了!
父母:听起来你真的对老师感到失望。
孩子:一点也不错!

在以上的例子中,父母都能正确地说出孩子内心的感受,孩子则以所言不差来回应父母,证实父母解码成功。

在运用积极聆听时,“听者”必须试著了解对方感受,然后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向对方求证。听者绝对不可加入自己的意见、分析、评价、劝告等,他只能丝毫不差地说出对方的意思。

为什么父母应该学习“积极聆听”?

学习接纳 增进亲子关系

如果父母藉著积极聆听流露出接纳孩子,孩子会因此接纳自己的感受,他从父母的反应得到好意。另外,这样亦能增进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当你说话时,如果对方专注地聆听,并懂得你所说的一切,你一定会欣喜若狂,待对方更亲切些,对方也会心有戚戚焉,无形间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孩子的反应则更强烈,他们往往会报之以爱呢!

帮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我们都知道,把问题说出来比闷在心里好得多,也能使人较易看清问题,找出解决之道。积极聆听具有使人说话的功效,更能促使人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使用“积极聆听”应具备的基本态度

积极聆听并不是父母一碰到孩子有困难时,就可以轻易使出的一套法宝,父母必须具备一些基本态度,才能发挥积极聆听的功效,如果没有这些态度,此法就不会见效,而且还会显得空洞、虚假、毫无诚意:

1. 父母必须想要聆听孩子说话,亦即你愿意花时间听,万一你没有时间,必须坦白告诉孩子。
2. 你必须真心诚意地想帮助孩子,如果你不想,就等到你愿意的时候吧!
3. 孩子的想法也许与你的出入很大,但是你必须要能真的接纳他们的看法。这需要假以时日才能养成。
4. 你必须相信孩子有能力处理自己的情感,解决自己的问题。

积极聆听可能面临的危险

当我们运用“积极聆听”和人谈话时,很可能会因此改变自己对人、事的看法和态度。因为假如我们想了解他人的想法,我们必须以他人的眼光来看事情,因此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就此改观。敞开心胸,接受别人的说法,就仿佛是引狼入室,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观一般,这点就足以让人提心吊胆。防卫性强的人很难接纳各种不同的意见,但可塑性高的人则会勇于改变自己,而孩子如果看见父母愿意改变自己,他们的反应相对地会显得较为积极。

 

【本文获授权节录自《P.E.T. 父母效能训练》,内容经修改剪辑】

上一节:【亲子关系】留意8个亲子沟通的绊脚石 避免“祸从口出”

更多文章:【收纳大法】追踪5个日本超强主妇ig 学习保持家居整洁秘诀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