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养】一场雨的启发│田妈玩乐志

撰文: 陈乐希
出版:更新:

早几天放学时下着毛毛雨,当时天气未变得寒冷,田妈便带了全套雨天装备去接Justin放学,当中包括:雨褛、雨靴、小童雨伞。每逢下雨天Justin都特别兴奋,因为一来可以撑着雨伞、听着雨点打落雨伞的㗳啦嗒啦声;二来最重要的是,雨天可以玩水!【编按:作者为田妈】

Justin每次行经路上的水坑,都会在上面跳几下,当然田妈只会在安全的情况下,才容许Justin玩这个游戏。而且,田妈亦会教导Justin如果把衣服弄脏了,回家要自行清洗。所以总括来说,下雨天是一件很开心的事。

不过,当天接放学时,Justin如常在水坑上开心地跳,迎面有一个老人家,带着大Justin一至两岁的男生。老人家离远看到Justin的举动,已高声说:“哎呀,做乜喺度玩水呀!”。小男生见到Justin玩得开心,都想参与一份,但已立刻被老人家捉住,再加上一句:“咁样玩会整污糟晒呀!”。老人家再向田妈投以一个鄙视的目光,或许她的潜台词是:“呢个阿妈点教仔架!”

两代教育大不同

这件事令田妈想起最近读到的一本书Parenting for a Peaceful world。作者Robin Grille在书中指出,社会渐渐由上一代的“社会化模式”,即专制式教育及塑造听教听话的好孩子,演变到今天的“辅助模式”,即父母会用同理心去照顾孩子的情绪发展。

两个模式管教出来的孩子,分别是前者会比较循规蹈矩,自小被教导要服从、不发问、并抑制情绪;而后者教导出来的孩子则较有主见、懂创新,情绪亦比较稳定。这个演变或许在西方社会较为明显。香港始终是中国人社会,中华民族的服从性由古至今都是很强。现代一些受过教育的父母,或许会套用辅助模式或正向教育法去教导孩子,但很多时候,我们仍然在两者之间徘徊。

可是,爸妈们要细心想想,当孩子十几二十年后投身社会时,这个正在急速发现的世界会变成怎样?有多少工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一个循规蹈矩的人还是一个富有创意的人,可以未来的世界生存?而小时候的情绪发展未被适当照顾,将来投入社会时会有什么问题呢?田妈在此留一些空间给各位思考。

参考资料:Robin Grille ”善养小童成大同 Parenting for a Peaceful world” (2017)

田妈(专页:田妈玩乐志)全职妈妈,每日的任务系带住囝囝饮饮食食同玩,不断学习做个好妈妈,发放凑仔正能量,不做怪兽家长。

其他文章:【澳门亲子游】24只恐龙以真实比例呈现 坐进绿幕拍制冒险短片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