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留意8个亲子沟通的绊脚石 避免“祸从口出”

撰文: 陈乐希
出版:更新:

父母对孩子说的话,经常蕴藏著父母对孩子的看法,这就是父母的语言能影响孩子人格形成及亲子关系良好与否的最主要原因。
而父母所说的话,对孩子来说,其实往往传达出至少一种以上的含意。例如,孩子抱怨朋友不跟他玩了,父母回:“我建议你对朋友仔好一点,也许他就愿意跟你玩了。”这句话在孩子听来,可能会有以下的弦外之音:“你不接纳我的感受,所以你要我改变自己。”“你认为这是我的错。”“你认为我没有你聪明。”等等……
所以家长要留意以下“8个沟通的绊脚石”谈话方式,避免在跟子女相处时“祸从口中”,破坏了亲子关系。

8个沟通的绊脚石:父母对孩子的典型回应

1. 命令、指示

这类讯息告诉孩子,他们的感受或需求是不重要的;他们必须遵守父母的感受及需求。
例:“我不管你想要做什么,现在你就进屋里来。”

为父母的权力制造恐惧感,孩子听到这样的威胁,受到的伤害比其他人所给的伤害更大、更强。
例:“回到你的房间,如果你不回去,我会看著你进房间。”

这样的讯息让孩子感到怨恨或生气,通常会导致孩子带有敌意,反抗、反击、测试父母的意愿。

2. 警告、威胁
3. 规劝、说教

孩子可能会为了保护自己的地位,而对“应该”、“需要”、“一定要”起反感。会有“难道你认为我不知道?”的想法。他们会认为父母不信任他们的判断,要接受其他被认为是“正确”的。就像成人一样,很少有孩子喜欢别人表明他们的错误。结果,他们顽固地保护自己的地位,“你是错误的,而我是正确的,你无法说服我。”而试著教导他人的举动通常会让孩子认为你将他们看成是次等的、次要的、不够资格的。

另外,通常孩子不喜欢父母冗长的训话,更会藉著极端的方法漠视父母,“你们已经太老了,所以不知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你们的想法已经过时了。”

4. 建议或给予解决方法

这类讯息通常会让孩子认为父母对孩子判断或自行找出解决方法的能力没有信心。最后,孩子可能会变成依赖父母并且变成不会自己思考的人,“爸爸,我应该怎么办?”

有时孩子会强烈地讨厌父母出点子或建议,“让我自己弄清楚,我不想被告知应该怎么做。”

建议通常传达出父母比孩子优秀的态度,“你妈妈和我知道什么是最好。”而孩子也有可能会有自卑感。而建议也会导致孩子花他所有时间来回应父母的想法,反而将发展他们自己的想法排除在外。

5. 告诫、说理
6. 赞美、同意

一般以为赞美是有益于孩子的。但刚好相反,赞美可能会有负面的影响。正面的评价如果不符合孩子的自我形象,会引起孩子的敌视。“我不美,我很丑。”/“我玩得不好,真的很逊。”

赞美会让孩子认为是父母巧妙操控,微妙地影响孩子照著父母的想法去做,“你这样说,我不是一定要努力读书吗?”。

如果大量地赞美孩子,孩子亦可能会依赖它,甚至要求得到赞美。

7. 询问、质问

当父母询问孩子时,通常孩子会觉得受到威胁,尤其是当他们不知道父母为什么要询问他们这些问题。注意孩子多常说:“你为什么这样问?”、“你到底什么意思?”

如果有人跟你分享他遇到的问题时,而你问问题询问你,那么每一个询问的问题则限制了他自由表达他的想法,而在某种意义上,每个问题都指引著他下一个讯息。这也就是为什么被律师盘问会如此的不舒服了─你认为你必须从他的盘问中如他所求的全盘说出你的故事。所以质问不是沟通的好方法,反而会严重地限制了沟通的自由。

8. 转移、使分心

这类讯息会让孩子认为你对他没兴趣,不尊重孩子的感受、或者拒绝他。当孩子需要说些什么时,通常孩子是认真且急切的。但当你的回应带点玩笑,孩子会受伤并觉得受到拒绝。

拖延或转移孩子的情绪有时看似成功,但是一个人的情绪是无法永远驱离的,之后会突然出现。就像成年人一样,孩子也希望被听到和被了解。如果父母漠视孩子,那么孩子很快就学会到别的地方说出他们的重要感受及问题。

 

原来亲子沟通上有这么多“地雷”,那么父母该如何跟子女沟通呢?下一篇会跟大家谈谈“积极聆听”(Active listening)。

【本文获授权节录自《P.E.T. 父母效能训练》,内容经修改剪辑】

更多文章:在打骂中成长 催眠师凭身心灵修行修补关系:太多父母不懂表达爱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