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召唤“正义超人”来打“怪兽家长”吗?│头等舱妈妈
我家女儿澄澄手紧抱著小熊,自顾自认真地对著小熊说话,学著爸妈的语气来训示小熊。友人在旁看著如此情境,笑道:“啊这角色扮演实在是女孩子百玩不厌的永恒游戏呢;而男孩子就总喜欢自封为超人,天天打怪兽。”香港教育界经常传出哀叹,指“怪兽家长”当道,这些爸妈自以为是、过度关注子女却有不讲理,实在是可怜了孩子、辛苦了老师、害苦了学校。听到友人提起男孩子的经典游戏,不期然想到,我们是不是需要召唤“正气朋友性格忠实英勇未变质”的超人,来打走“怪兽家长”、护卫孩子、挽救教育,甚至看守这社会?【编按:作者为头等舱妈妈】
不乏打怪兽的“正义超人”
身为一个两岁孩子的妈妈,让我告诉你,香港其实不乏这些“正义超人”的。有一次我带着澄澄到家附近买麺包,那是一家采用旧式手法销售的店铺,顾客不能自取面包,只能扬声请店员代为入袋包装。很多时候门前都堆有人,有些拿不定主意的就站著考虑,到底买甚么包。
由于没有明显的排队人龙,我想好了要甚么就立时跟店员说。 那知,站在我旁边靠后面位置的一位中年女子,冲著我开腔了:“请你排队。”那一刻我才发现她,本想退下待她先买好了,怎料她继续发作:“你的孩子还那么小,你们当妈的要以身作则才是……”我当场呆了,心里有气,只不过是一场误会,怎么我要听你唠叨我怎么当妈啊?就回应了一句:“假若你认为你是先到的,那你就先买吧。”作了“请上前”的手势,我人已往后退。那知她还絮絮不休:“我是学校的老师,你们家长以为只教孩子ABC就是教育,可是德育也很重要的……你想要孩子学懂排队,你就得自己作示范……”自知不会吵架,我干脆抱起女儿转身就离开。
我不知道这位老师是不是曾遇过不少无理取闹的“怪兽家长”,也不理解她是不是自居“正义超人”来为社会除公害,或许她只是“有压力、未解决”而已。无论如何,在香港当父母,被途人评头品足、被亲友议论你育儿手法,只是寻常事而已。
口里没说心里也有评论
身边认识不少父母,在平常日子里接触,眼见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家长又怎样怎样回应。让我们坦白问自己:曾否评论那位爸妈的教子方法有多横蛮无理?有否质疑孩子不爱吃饭不愿睡觉是父母造成的恶习?会否取笑正在担心孩子不痛不痒的小毛病而变得紧张兮兮的母亲?认定都是爸妈忙着工作赚钱将孩子丢给佣人或长辈照顾所以孩子被宠坏了?甚或是全职妈妈不懂管教只会将所有注意力倾倒在独生子女身上所以孩子患了“王子公主病”?
即使口里没说出来,心里也有暗暗评论:不都说孩子都是父母行为态度的一面镜子吗? 读报看新闻,甚么5岁女童因入学面试频繁而情绪大变嚷着要死,甚至11岁品学兼优学生甫开学就跳楼自杀。对于这些“问题儿童”,孩子的父母都是责无旁贷的。但只是扮演“超人”痛斥这些为着竞争而疯狂的“怪兽家长”,真能改变这些孩子和他们家庭的命运吗?
身为妈妈,当然听过不少正反评语,最好的应对方法,当然是一笑置至。不过,当那些评语出自你所信任的亲友口中,那一份杀伤力,就不是那么轻易闪避过去的。
被奚落的败犬母亲
澄澄还是婴儿的时候,白天哭晚间闹喊声不绝,我这个新手妈妈,辞了工作全时间独力照顾她,精神简直快要崩溃了:与其他宝宝相比,女儿经常不安哭闹,是不是我做得不够好?直到我知道“高需求宝宝”这一个形容词,才明白并不是我一个人面对这窘迫,只不过女儿个性鲜明独特,找个合适的方法尊重她爱她就好了。这个新概念,帮助我释怀不少。
当我分享这个新发现时,对方笑说,这只不过是相对“低付出妈妈”而衍生的新名词罢了,无甚意义。我明白这可能只是个无心笑话,但恕我修为未够,在情绪低谷时想起,依然会傻傻地为此落泪。
有一次,带着澄澄与友人吃饭。女儿这个时期喜欢夺取“主事权”,推开正吃著的粥,说要先吃刚端上来的肠粉。我这妈妈,希望培养她“不要浪费食物可以的话尽量吃光”的习惯,担心她闹别扭不吃剩粥,就说:“吃完肠粉后再吃粥好不好?”澄澄答“不好”。不安的我忍不住再问一次,她再次回答“不好”。身边友人此刻七嘴八舌的笑话我这妈妈怎么听不见女儿的回应,继续就“我这个妈妈的表现”谈论他们的看法和判断。
也许他们想给我这个“当局者迷”的人,来一记“旁边者清”的当头棒喝;但那时候听来都好像嘲讽式的“风凉话”,很不是味儿。其实,我愿意承认,面对无从控制、却托付予自己的孩子,我有非理性的不安;这个我也得时常提醒和观察自己,以免女儿无辜遭殃。理性上明白,这可能是他们以为的善意提点,或者是我“过敏”,但感受上却是被奚落的败犬母亲。
拜托!妈妈也是人啊
与大部分母亲一样,“要给孩子最好”的思绪有如被诵唱的梵经重复不断地在我心中响起。我曾暗暗地期望,自己可以成为“百病不害百毒不侵”的妈妈,以抵挡天气转变间厉害的流感病毒,以及亲友的负面评语──这样才可以有力气照顾和保护孩子啊。
正如Huff Post的博客作家Jennifer Benjamin在“无敌妈妈的迷思”(The Myth of Invincible Mom)指出,生了孩子以后,“你觉得自己要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做一个好榜样、当一个真正的成年人……你对著自己说加油,相信你可以符合那高超的期望。你应该要更好。因你是一个母亲,拜托!”
拜托!有谁愿意明明的说,妈妈只不过是人?妈妈也有累倒了、生病了、不安发疯了、沮丧流激了的时候?不切实际的自我期许、原生家庭遗留下来的谎言和心灵包袱、社会对爸妈的超高寄望和标准、中产害怕下一代身处阶层向下流的恐惧、消费主义高举的“赢在起跑线”竞争思维,再加上新生命带来的不确定性……压力压力未解决,爸妈就只有将压力投射给幼小无力的孩子。“怪兽家长”就是这样育成的吧。
我不是打怪兽的超人
怪兽家长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否认自己是怪兽家长,认为只是为势所逼、人在“家长”这个江湖身不由己,是一头跟从大队的可怜小绵羊而已。让我敢言夸口一句:我们每个人都有“怪兽家长”的一面。所以,每当我想要批评或取笑别的父母时,我都要记住,自己并不是“打怪兽”的超人。每对父母都有独特的处境、独特的难处、独特的孩子,即使看起来他们的选择不怎么明智,可那后果也是他们自己承担,我有甚么资格审判?
诚然,我们当爸妈的总有盲点,需要彼此劝勉提醒。但当我想提出意见时,有没有省察自己内心的动机?我是为著自由表达畅所欲言的快感,还是真诚希望提点对方?有没有从对方角度考虑甚么是适切的时机、地点和心情?
香港并不需要更多的超人来消灭“怪兽家长”;因为超人与怪兽,本是同根生。没有超人,也就没有怪兽。“怪兽家长”的出路,在于每一个人愿意接受:爸妈是人、孩子也是人,在所谓的人生赛道上,你我的挣扎,都是一样的。
头等舱妈妈,前职是东奔西走的记者;但家中迎来一对要求头等舱待遇的小姊弟后,辞职归家园,日子靠写写读读、挣扎过我的育儿生活
【相关文章】:【澳门亲子游】24只恐龙以真实比例呈现 坐进绿幕拍制冒险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