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妈妈】育儿迷思系列2:父母无条件爱孩子,会宠坏孩子吗?
在育儿路上,因著我们自身的信念,身边人的不同经验分享,网络上的种种资讯......我们总跑出各式各样的想法,却又不知道什么才是准确。一连十篇育儿迷思系列,让我回应一下父母一些常有的想法。【编按:作者为社工妈妈Natalie】
延伸阅读:【社工妈妈】育儿迷思系列1:不打不骂教养孩子,就是害了他?
第二问:
父母无条件爱孩子,会宠坏孩子吗 ?
无条件的爱,本来就是一个奇怪的命题。因为爱的本质,本来就是无条件。什么是爱,自古以来并未有人可以完美地定义,而我认为爱的最充分体现是,无条件地了解与尊重一个人。
很多人误会,无条件的爱会宠坏孩子,似乎是由于他们的目光放在表面行为上,将一切迁就和照顾孩子的行为,误以为就是爱的表现。
孩子说要玩具,你就买玩具。孩子说要别人手上的饼干,你就哄那人分一半。孩子不论一岁,五岁还是二十岁,都高度照顾和管制。
这些一味迁就和照顾的行为,可能是由于自己没时间好好陪伴孩子而生的补偿;可能是由于自己不懂如何面对孩子诉求及负面情绪的无知;可能是由于将自己与孩子变成命运共同体,藉著控制孩子的际遇来为自己谋求安全感的占有。
看,一切都是“自己”
迁就和照顾的表面行为不是爱,相反,里面躲著的很可能是恐惧。爱和恐惧,是推动行为的背后两种力量。恐惧这股力量,我相信是始于缺乏,终于控制。而爱,我相信是始于了解,终于尊重。
当我面对眼前这个人,我能够放下自己的部分,用最清澈的眼光去了解他的真实,看到他的需要,想法,性格。然后建基于了解,我们用善意按情况去做出最适合的决定,或将我们的想法告知孩子,或让他自己做决定。即使可能对他好的做法,未必对我们自己好;即使他的行为我们未必认同,我们也依然愿意接纳孩子,不将孩子的价值与任何一切挂勾,并愿意尊重他才是他自己生命的主人,不将自己压倒孩子。这样的爱,应该与宠坏没什么关系,反而成了孩子的身教,如何善待每一个人。
而,如果我们要做到无条件的了解与尊重孩子,似乎,我们也先要无条件了解和尊重自己,我们才有能力将自己与孩子区分开来。我觉得这一点反而往往是最难的。共勉之!
Natalie (专页:玩乐才是正经事)
妈妈,社工,亲职教育工作者,在这里分享儿童心理发展、亲子关系建立,以及亲子沟通技巧的知识。皆因心里蕴藏一个愿望──渴望看见我们这一新世代的父母,放弃对孩子催谷、对立角力的教养文化。取而代之的,是信任、尊重、沟通、自省,让下一代在爱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