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妈妈】冷静区,真的有助小孩自行冷静吗?│Natalie
近日某育儿真人show成为家长圈热话,有些家长向我提问,节目中提出运用冷静区去处理小朋友哭闹问题是否有用?我并非专家,但是希望分享一下我认知的研究,理论,家长经验及个人想法,让大家一同思考。
【编按:作者为社工妈妈Natalie】
1. 冷静区,真的有助孩子冷静 ?
新生命诞生时,大脑只发展了20%,当中负责自我控制的部分仍未建设,会在往后首六年急速发展。在小朋友大脑未发展好自我控制能力的情况下,要求小朋友自我冷静,是一个错配的期望。
虽然小朋友在进入冷静区后,最终最终会平复情绪,呈现出冷静的样子,这并非代表小朋友真正靠自我冷静下来。事实上不论你做或不做什么,情绪都会有平复下来的一刻,不会直到永远。而冷静区的小孩,是在知道无法反抗,无助中冷静下来。
2. 冷静区,真的有助孩子学习自我冷静?
虽然小孩是从无助中冷静下来,但终究就是冷静了,看来使用冷静区还是有其作用。是的,短暂的冷静是可以达到,却要注意可能无助小朋友发展自我冷静能力,甚至有反效果。
我们的大脑分成两个区域,一个负责处理危机与强烈情绪(楼下大脑),另一个负责理性思考(楼上大脑),两个区域几乎不会同时运作。而大脑具可塑性,当你生活越多某类型的经验,对大脑某区域越多刺激,该区域就越发达。
要小孩使用冷静区,会刺激小朋友哪一区域?是负责处理危机的楼下大脑。
3. 小孩情绪失控,家长可以如何面对?
连结代替隔离,连结包含下列四个层面 :
(1)接纳
我们可能不认同他生气的原因,甚至觉得是他自己做错了事,我们无须认同他,但是,我们也可以接纳他会有负面情绪,两者并没有抵触。
(2)同理
我们可以告诉小孩,我们看见刚才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了解事情令小孩有什么感受。当小孩感觉到自己内心被明白,情绪会比较容易平复,原因是楼上大脑有一个简称为TPJ(颞顶联合temporo-parietaljunction)的组织,当我们感觉自己被理解时TPJ就会活跃起来,并与大脑额前叶皮质共同作用。TPJ受到越多刺激,越有助小孩发展同理心,而同理心亦有助情绪控制。
(3)陪伴
我们可以与小孩尝试哪一种陪伴方式是最舒服的。拥抱入怀,握著手,或只是静静站在孩子旁边。让小孩知道,家长明白他有负面情绪,并且不会因负面情绪而离弃他。负面情绪是人的一部分,无须抗拒。
(4)沟通
当小朋友冷静下来,我们再和平地与小孩沟通。我们可引导小孩思考 :
*刚才发生什么事情?
*刚才自己有什么情绪?可以用什么词汇形容?
*当情绪激动时,可以用什么方法帮助自己舒缓?
这些由小孩自己思考而生的答案和方法,才是真正属于小孩自己。
后记:在写这篇文章时,我一直想了又想,隔离的方法虽然会为小孩带来伤害,但总比父母情绪失控打骂小孩好。那似乎隔离的做法,最大的功能不是让小孩冷静,而是让家长冷静。 接纳,同理,陪伴,沟通是面对小孩情绪失控的良方,但是对家长的要求也相当高,家长自己当下必须先有能力面对自己情绪,然后才能接纳孩子。 所以,这文章并非全然否定隔离的方式,偶而因著彼此的情绪失控而运用冷静区也无妨。这篇文章是想让大家看到冷静区的背后,及更全面理解情绪失控与冷静的课题──我们必须一直修行,有能力面对自己情绪,再去接纳孩子情绪。也许这才是关键。 隔离比打骂好,连结比隔离好。
Natalie (专页:玩乐才是正经事)
妈妈,社工,亲职教育工作者,在这里分享儿童心理发展、亲子关系建立,以及亲子沟通技巧的知识。皆因心里蕴藏一个愿望──渴望看见我们这一新世代的父母,放弃对孩子催谷、对立角力的教养文化。取而代之的,是信任、尊重、沟通、自省,让下一代在爱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