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圣诞老人吗】年年挂圣诞袜让儿子许愿 妈妈:希望他们有童真
香港家庭对庆祝圣诞节较随意,不像外国般在平安夜、圣诞正日及Boxing Day都各自有庆祝活动,送礼的时机亦不太讲究。但育有两名儿子的Candy妈妈则多年来都会实行节日其中一个传统,就是在小孩的床头挂上圣诞袜,她说除了希望小孩能过充满快乐的童年,还有另一个对父母来说非常实际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除了买什么礼物,“世上真的有圣诞老人吗?”这问题应该是爸妈们另一个烦恼,协康会教育心理学家何晖灵则指这代表小孩开始有分析能力及有很强的好奇心,更分享4个讨论步骤来训练小孩的分析能力。
Candy妈妈的两位儿子现时分别是10岁和4岁,她说每年在圣诞节前约两星期便会开始挂圣诞袜,让他们许愿:“我跟他们表示只要向着圣诞袜说出想收的礼物,圣诞老人便会听到!他今年说想要nerve gun的子弹哈哈!其实只是想知道孩子的想法,不想买错礼物。”形式就如写信一样,不过换作更直接的方法。Candy妈妈笑说两个儿子知道要入睡后圣诞老人才会出现,故这几天都很合作,很快便睡着觉。
除了确保买对礼物,Candy亦希望这传统能让两个儿子保持对节日的期待和童真,令童年过得更快乐。弟弟年纪尚小,相信圣诞老人的存在亦很正常,但10岁的哥哥还会相信吗?“相反,哥哥比弟弟更容易相信呢,弟弟看到商场的圣诞老人反而会说那胡子是假的,不过二人心底仍相信世界某处真的会有圣诞老人存在。”问到如小孩长大后发现每年送礼物的原来是爸爸妈妈,会怕他们失望吗?“相信他们会明白父母的用意。”
当小孩问到“圣诞老人存在吗?”爸妈或会感到慌张,不知是否要笃破童话,何晖灵指父母应该要感到高兴,因为这问题代表小孩开始有分析能力及强烈好奇心,不再停留于圣诞老人坐着鹿车,与小精灵一起派礼的故事里,他们开始留意到实际与幻想的分别。她建议家长宜把握机会,借此训练小朋友的分析及理解能力,何晖灵提供以下4个步骤,引导孩子思考更多,学习求真,搜证的认知能力。
4个步骤训练孩子分析能力
1. 反问孩子:为何这样问?教育心理学家何晖灵建议宜把主动权交给小朋友,先了解孩子提出问题的动机,如孩子是由细到大也相信圣诞老人的存在,有什么令他产生疑惑?是老师在课堂时说过圣诞老人的故事,还是同学仔提出质疑?
2. 了解动机后,与孩子一同寻求“真相”当明白个中理由,便要问问孩子为何相信,或为何疑惑?当中的理据是什么?她笑说,其实在网络发达的年代,孩子亦懂得在网上寻找答案,但家长宜与他一同观察四周环境与布置,亦可建议他听听朋友仔的想法。
3. 让孩子主动组织和分析当孩子收集不同的说法后,可由他尝试归类,把支持和反对存在的理据重新整理,然后问他是否有自己的一个看法及结论。
4. 家长分享,互动才最重要这是一个亲子互动时间,当听取孩子的分析后,家长不一定要给予孩子一个特定答复,反而在一同寻证后,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把这个搜证活动成为圣诞的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