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障碍】轮候评估需时长 机构提供新方法助学童6岁前甄别 

撰文: 陈乐希
出版:更新:

读写障碍是特殊学习困难的一种,是由于脑部结构及功能出现先天性发展异常,以致患者未能准确流畅地认读文字。有读写障碍的小朋友阅读理解能力弱,减少了他们阅读的经验,因而妨碍了词汇和知识的累积。不少人认为读写障碍是一种不常见及不严重的问题,但支援特殊学习障碍学生十多年的博思会指,香港人平均有10%学龄儿童有读写障碍,情况不容忽视。而现时于政府或学校等候全面读写障碍评估需时较长,令小朋友较迟才能得到支援。所以博思会今年开始提供学前和小学甄别测验服务,协助家长在轮候期间初步了解子女的读写问题,并及早作出支援。摄影:吴炜豪

坊间都认为小朋友要6岁,才可接受读写障碍评估作诊断呢。教育心理学家陈静琼博士指,因为香港的评估工具有所限制,只能在小朋友6岁时才能排除他们的读写能力是受智力问题和接受有效教育的影响。“幼稚园跟小学、中学不同,没有一个特定的教学范围,可以Happy School到K3才开始认字,亦可以难到K1就已经认字”,所以很难以学前的课程制定量度读写水平的尺。另外,小朋友的在学前的发展速度有太多变数,陈博士曾有个案是小朋友在K2只认到一个生字,但一年后已懂得测验中70多个字。如果在这阶段为小朋友作评估,可能准绳度不够高。

教育心理学家陈静琼博士

及早甄别  免除被确诊的机会

不过,香港现时正在研发适用于4至6岁的评估工具,而幼稚园亦有初步读写障碍识别工具。博思会副主席蓝芷芊医生及其团队,更以实证为本的方法制定学前读写障碍甄别测验,蓝医生指量度的标准包括小朋友早期认读能力、快速命名能力等,即使还未接受常规教育都会具备这些能力,而且识别到的项目比幼稚园的详细和准确。若测验结果显示小朋友有读写障碍倾向,博思会会提供学前幼儿支援,比起等待政府和学校的评估更能尽早让小朋友接受训练。

学前的读写障碍支援是以介入反应效果模式运作,“识别到小朋友有倾向后,我们立刻提供支援,观察小朋友对这个介入行为有没有反应,如果有,而小朋友渐渐有进展,他不会发展到严重的阶段,有机会免除被确诊为读写障碍。”教育心理学家陈静琼博士说。

博思会副主席蓝芷芊医生

口语能力影响读写能力

那么家长如何判断子女可能有读写障碍呢?蓝医生指,六成有口语障碍的小朋友,将来有读写障碍的机会很大。博思会顾问郑佩芸教授补充,读写能力是建基于小朋友“文字解码”和“语言理解”两部分,小朋友未去到认字读字的阶段时,可以从广东话能力入手。让小朋友复述一句广东话的句子,可反映他对句子的理解有多少。如果小朋友复述得流畅又迅速,代表他把句子记起来,再从脑海中提取资料出来的速度够快,当中又会学懂句式结构。

而绘本阅读在支援服务中,担当著主要的角色。郑教授指,“绘本主要令小朋友理解叙事结构,在口语理解上,他会知道要有开首,中间有故事发展,然后有结局,这个就是佢他们将来做阅读理解的先备能力。”另外在“文字解码”方面,导师亦会在绘本中抽取一些字词,作认读、朗读和字形结构的训练。

+4

有读写障碍未必有口语问题

虽然小朋友有口语问题,家长应该加倍留意,不过蓝医生补充,“有读写障碍又未必一定有口语问题,这些小朋友口才了得,可以蒙骗到家长和老师。”其中一个参与服务计划的家长陈太,她两位儿子就是一个例子。

陈太的长子在K2对认读文字没有兴趣、没有动力,写字的空间感又好差,但他口才了得,所以老师都不察觉他有问题。直至升小一,首两三个月都应付不了学业,10位以内的加数都无法处理,情绪和行为都受到影响。他下学期见教育心理学家,确诊读写障碍兼专注力失调及过度活跃症,要到暑假才得到资源训练。

家长陈太育有两名分别小二和K3的儿子。

有了长子的经验,当陈太看到次子在K2时的情况比哥哥更差,虽然口才了得,26个英文字母都不能全部认出来,便觉得要及早施以援手。参加过博思会的支援服务后,虽然两兄弟都变得更喜欢阅读,会尝试去认读文字,但哥哥的改变始终比较弟弟慢,可见及早识别的重要。

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心理学系客席副教授兼博思会顾问郑佩芸

发音、态度、唱儿歌都是观察指标

很多家长在子女认字写字的阶段前,都会掉以轻心,以为子女上到小学便会慢慢掌握到,敏感度不足。博思会顾问郑佩芸教授就指,“其实在识字认字之前的阶段,即便小朋友的口才很好,一去到要命名、作语音提取时有困难,就可能是有读写障碍。发音也其中一样早期的征兆,患者可以说话流畅但发音有问题。这些都是不需要去到小朋友识字认字时才能观察到得到。”蓝医生就指,小朋友对写字认字的态度都是一个切入点,“一到要写字认字小朋友就开始有脾气、想逃避;对于朗诵朗读儿歌,小朋友怎样也跟不上口,记不起来;问起电话号码、老师同学的名字,要很辛苦才能提取得到,也可能会有读写障碍。”

多感官刺激  有技巧地阅读绘本

郑教授在前文提及过,读写能力是建基于小朋友“文字解码”和“语言理解”两部分,家长可以在家中就著这两部分跟子女互动。陈太分享自己跟小朋友在家中,会用手摸一些字母磁贴,让小朋友感受一下字型,也会在他们背部写字,用多个方法去刺激佢对字结构的想像。郑教授指这是以多感官的渠道,针对小朋友对字形的记忆同和理解,加强小朋友对文字的表征的认识,加深印记。

另一方面,陈博士指家长说故事、阅读绘本,可以加强小朋友语音方面的能力,但要有技巧地阅读,“家长说故事要有层次铺垫,从个书的插图入手,阅读多次同一个故事,让小朋友更熟悉后,慢慢对换书面语和口语,再请小朋友自己读出来,加强他书面语的掌握能力。”

此外,原来唱儿歌和听儿歌都是一项重要的语言的输入。蓝医生指,“这是对语音的觉醒,有押韵、韵律、拍子,小朋友对语音的敏感度会有提升。”不论小朋友懂不懂歌词、故事的内容,父母最重要是多跟子女说话,最重要是让子女听听人的说话声音,出外逛街也可以描述环境,作词汇语言的输入。郑教授更指,“其实一出生就可以对小朋友有语言的输入。”

*甄别测验结果反映小朋友的读写障碍倾向,并不等同确诊。家长如向学校申请学习支援和服务,仍须提交读写确诊证明。

博思会学前及小学读写障碍甄别测验服务详情

相关文章:【儿童身体发展】DIY小玩意助小手肌发展 改善写字丑的问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