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车】小朋友玩车处处被赶 家长:政府认知不足削玩乐机会
近几年在幼儿界最热门的新兴运动,应该非平衡车莫属。很多家长都会自己带小朋友到休憩场地玩平衡车,舒展筋骨。一班屯门区的家长更自组车会,想定期举办车聚,让小朋友认识更多小队友,增添乐趣。不过一般大众未必对此运动有所认识,经常以为是单车,政府部门亦如是,令这班家长即使有心为小朋友发起车聚,亦苦无玩乐场地。摄影:邓倩萤
平衡车又称为滑步平衡车(Push bike),在1997年起源于德国,专为2岁左右的小朋友而设。其设计在于训练小朋友的平衡力,因此没有齿轮、脚踏、辅助轮及煞车功能。平衡车只有前后两个车轮,小朋友一用力踏地便会推动前进;提起双脚减少摩擦力时,能更快地向前进。由于小朋友需用脚踏地面才能前进,所以重心会比较低,降低因为一般单车重心高而摔倒的机会,速度亦比较安全,更适合幼童。
志同道合家长自组车会车聚
家长Pauline跟儿子在一次暑假活动中接触过平衡车后,一试爱上。她指“平衡车除了训练孩子的平衡力外,孩子还学会运动精神,不怕输、不怕跌倒,跌倒也会自己站起来,不屈不挠”。另外,还可以训练腿力与身体的协调,“每一个弯都是凭自己的感觉入去,训练速度感、视野感。”家长Mandy就指“小朋友骑过平衡车后,便能很快学会骑单车。”二人都希望让子女多做运动,不要整天对著“电子奶咀”。
她们之后更在网上认识了其他屯门区志同道合的家庭,并相约一起出来骑车。自7月起,每次车聚由6至8个小朋友增至现时大约40个小朋友。人数愈来愈多,任由小朋友在场内任意飞驰颇为危险,所以家长们自掏腰包购买器材,自己设计赛道,让小车手们在指定范围内循同一方向骑车。
一腔热诚却苦无场地
能够聚集到一班志同道合的家庭,义务发起一个组织实在难得。不过现时平衡车会面对最大的障碍,是场地问题。平衡车活动要在什么场地内进行呢?有平衡车场当然是最理想,但在地小人多的香港,其实一个平坦而安全的地方便足够。他们尝试订过室内运动场,被指会刮坏地板;到过蝴蝶湾烧烤场内的排球场和足球场,被职员误会平衡车是单车,被驱赶;到过湖山单车公园,又被驱赶;更到过屯门天后庙广场空地,但地面不够平坦,灯光又不足,不够安全。最后,他们透过区议员的帮忙,成功在安定邨篮球场和湖景邨足球场进行活动。不过,又有另一个问题衍生出来。
由于小朋友在平日晚上骑车,第二天早上会很疲累,不愿起床上学,所以家长们就在星期五进行活动。但在使用湖景邨足球场时,有一班街坊指他们几十年来都是逢星期五到那里踢球,风雨不改,平衡车的活动会阻碍他们。其实街坊们都支持平衡车这项活动,只希望在互不影响之下共享球场。家长们虽然有名正言顺入纸申请使用球场,但也不希望一张订场纸改变街坊多年的习惯。面对场地问题,双方都感到无可奈何。
政府对平衡车认知不足成问题症结
归根究底,问题在于政府对平衡车的认知不足,规划大大落后。协助家长寻找场地的区议员叶文斌指,他们主要面对3个部门:民政事务署,康文署和房屋署。民政事务署管辖的社区会堂场地不适合;康文署因不知平衡车为何物而对订场诸多阻挠;房屋署比较宽松,容许他们在公共屋邨场地进行活动。他指:“房屋署的态度比较开放,他们曾派了保安来拍摄情况,过程中他们都看得很开心,周围的街坊都对活动很有兴趣,显示活动有其吸引性。”
叶议员又指,理论上应该是康文署提供场地,因为它负责康乐活动,但它们平衡车这运动不熟悉,以“嘉年华”看待车聚,要求他们每次进行活动都要缴付几万元的保险费用。家长就摸不著头脑,指“为什么同样是运动,别人订场打球踢球就不用买保险?”3个部门的标准不同,但同样对平衡车的认识片面。叶议员强调:“不需要当平衡车是洪水猛兽,这只是一种新兴的运动。一种新兴运动当然有发展的过程,但都要大家一人走一步,才可以发展下去,而不是只有家长单方面推动。”
政府要与时并进 主动认识新趋势
香港土地不足,要求政府为平衡车兴建场地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叶议员指民政事务局局长刘江华曾建议,晚上开放学校的球场给公众使用,善用场地。不过从学校角度看,开放场地需要成本,场地会折旧,又要顾及学校保安问题,还有保险以及批核申请的行政问题。叶议员认为这个方向是可行的,但希望政府能出资帮手助解决以上的成本问题,“政府兴建一个场地都要用花钱,现在只是将那一大笔钱变成一份份较小面额的支出,当作是跟学校租借场地让公众使用。”
当不能就每一项新运动兴建新场地,政府就要了解活动的性质,可以在现有的场地使用规定上作调整,划出部分作平衡车场地。可是,叶议员指其实现有的场地也是非常不足,“规划署的《规划标准与准则》就人口数目制定休憩设施数量,但这套标准接近30年没有更新。规划署是否要停止以旧标准看待新趋势,让其他部门配合呢?”家长们亦表示平衡车在其他国家已经得到政府的支持,日本甚至引入平衡车为教学课程,但香港是“零”,“在香港是否要得到世界冠军,才会有人注视平衡车活动呢?”
一班家长只是想每天下班后,跟子女享受天伦之乐。家长Pauline表示:“只是一个晚上,几个小时的时间,但小朋友得到的快乐是无限的。他们过了6岁,就要面对香港填鸭式的教育,为何不可以在上小学之前,让他们尽情去玩呢?”希望政府对平衡车有更多了解,在场地规划上跟上新时代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