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健康‧消毒篇(上)】认清六个常见的消毒谬误 防菌无有怕
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细菌和病毒,不少父母都会提醒小朋友多洗手,酒精搓手液和消毒湿纸巾更是必备用品。但有药剂师指,坊间对“消毒杀菌”仍普遍存有误解,可能会令病毒有机可乘。
以下为六个家长常见有关消毒杀菌的谬误,药剂连线副主席、注册药剂师黄俊豪为我们一一拆解:
谬误一:只要勤洗手就没问题?
不是勤洗手就没问题,必须要跟随正确洁手步骤,不能草草了事,用枧液及清水洗手,程序如下:1. 开水喉洗手2. 加入枧液,用手擦出泡沫3. 离开水源,揉擦双手最少 20 秒,揉擦时切勿冲走枧液4. 洗擦后用清水将双手彻底冲洗干净5. 用干净毛巾、抹手纸彻底抹干双手,或用干手机将双手吹干6. 双手洗干净后,不要再直接触摸水龍头,例如先用抹手纸包裹著水龍头,才把水龍头关上。
谬误二:市面上消毒产品标示“杀菌99.9%”,可信吗?
消费者委员会于早前检视市面15款搓手液和22款湿巾,各个产品样本都在包装上,标示不同程度的清洁、消毒、杀菌或抑菌的效能,例如标明“杀菌99.9%”、“能杀灭99.9%细菌”。当中只有17个样本的供应商,向消委员会提交支持其声称消毒效能的一些测试报告,以显示该产品能杀灭微生物的种类,部分没有列明能杀灭常见分枝杆菌及真菌等,产品在没有相关测试报告证明下,难以确定能否达到“杀菌99.9%”的成效。消费者难以单从标示得知产品的实际消毒效用。
谬误三:酒精浓度越高是否最有效杀细菌?
不是。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和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浓度在60-80%的酒精溶液最有效杀菌,浓度太高会适得其反。酒精的抗微生物能力可归因于其使蛋白质失去自然属性的能力。更高的浓度不太有效,因为使蛋白质失去自然属性在没有水的情况下不容易的。
谬误四:使用酒精搓手液对皮肤及人体没有伤害吗?
高浓度酒精产品或经常使用容易造成肌肤干裂粗糙搓手液会令皮肤干燥,有机会令双手流失皮肤上的皮脂及水份,亦有机会引致敏感;用完之后末干,小朋友搓眼亦有可能会引起结膜炎或者会令角膜受损。
谬误五:市面的搓手液及湿纸巾政府有监管吗?
没有。消毒搓手液及湿纸巾一般不属于药剂制品,不受《药剂业及毒药条例》监管。包装上标示不同程度的清洁、消毒、杀菌或抑菌的效能有机会没有相关测试报告证明。
谬误六:消毒湿纸巾及搓手液是否适合婴幼儿使用?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于2011-14年间,共有70,699宗12岁及以下小孩误吞酒精及非酒精消毒液,当中(64,488)91%为0-5岁小孩。儿童误吞,有可能会导致急性中毒。而市面上标榜具有杀菌及消毒功能的湿纸巾,亦可能会令皮肤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