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小孩上班】不想女儿同样经历孤独童年 冰冰:要陪佢一齐成长

撰文: 李欣愉
出版:更新:

童年是成长中一个重要的时期,当中所经历的喜或悲,都会直接影响成年后的价值观。从事儿童艺术教育的陈渝英(冰冰),儿时因父母的缺席而非常不快乐,深深体会到父母的陪伴在孩子的成长是何等的重要,因而自女儿9个月大起,便常把她带在身边,一起上班,一起成长。摄影:钟伟德、部份由受访者提供

到达The Wave十楼,冰冰笑着带我在缤纷的共享工作间逛一圈——占地近9千呎的空间划分了数十个小房间,每一间房都是一家公司,中央位置还有开放式工作间,和数张公共桌子。除了种有植物,还有红色电话亭、秋千,却不见女儿澄澄。“今日有火警演习,她跟大队去了走火警。”

快6岁的澄澄过去除了上幼稚园,每星期大约有3天会跟随妈妈上班,当冰冰工作或开会时,便独自一人找乐子。因为喜欢慢学,又是“细B”,冰冰决定让澄澄升小一前来一年“Gap Year”,将会花更多时间在这共享工作室。

突然,一个小超人出场,走完火警演习的澄澄飞到冰冰身边,急不及待地要分享刚才的经验。

“头先吓死我,个灭火筒喷烟!”澄澄七情上面地形容走火警的情况。“咁你有无好惊呀?”“咁又无。”说完小超人又一溜烟的飞走,找她的朋友去。

冰冰14年前成立艺术本子,从事儿童艺术教育,去年寻觅新工作室时,考虑因素并非地理位置、面积或租金,而是澄澄的喜好,更与她一齐睇单位。“看过数个单位,她不是嫌没有间隔,不能划出自己的小天地,便是嫌空间焗促。偶然下认识The Wave,哇又有足球机,又有秋鞭,她一看便爱上这地方。”

把女儿的喜好放在第一位,是因为冰冰从决定要生小孩一刻开始,便决定要亲手照顾小孩,不假手于长辈或佣人,故澄澄对新环境的接受程度比所有实际考虑因素排得更前。

虽然没有爸妈陪伴,但他们并非不存在,内心原本留给爸妈的位置便成为真空状态,而且会找其他代替品来填塞内心的缺口。
冰冰妈妈
冰冰说小时在家中不会说话,也会对家人生闷气,回到学校却如开笼雀般快乐,日夜心情如坐过山车般不断上落,心理状态非常不健康。

不想女儿同样经历黑暗童年冰冰回忆儿时主要由爷爷嫲嫲和佣人照顾,缺乏父母的陪伴,除了童年不愉快,长大后亦不懂得当母亲,因而不想女儿有同样的经历。“回看儿时的证件相,没有一张是带笑容的,就像嬲了全村人。”她指儿时虽然没有爸妈陪伴,但他们并非不存在,内心原本留给爸妈的位置便成为真空状态:“每个人都有最基本的情感需求,例如生日时都有人跟自已庆祝、母亲节想画张卡送给妈妈、家长日时希望有父母出席。当时很自然地把爷爷嫲嫲的色放在爸妈的位置,把对爸妈的期盼投射在爷爷嫲嫲身,但他们很清楚地只当我是孙女,自然不会回应我的情感。”

因为角色错配、期望不被满足,冰冰除了愤怒,也妒忌家庭完整的同学,“看到同学仔好幸福,过时过节跟爸妈去旅行乜乜乜,便会谂点解自已会系咁。而且会找其他代替品来填塞内心的缺口,例如早拍拖啦哈哈。”冰冰说得轻巧,但儿时的孤独和无助,又岂是三言两语可以诉说?

澄澄爱分享,别人送给她的零食不会一下子便吃掉,她会收集起来,然后四处跟朋友一同享用。

除了感情上的缺口,冰冰在教育工作中亦深深体验到照顾者对小孩的影响,从小孩待人接物的态度、性格,已可看出主要照顾者是长辈、佣人还是父母,因为这三者所给予的爱和建立的家庭亲密度都不同。“由长辈或佣人照顾的小孩会霸道、野蛮一点,脾气也较大。因为长辈体力不佳,而且养儿观未必与现代符合,难以跟小孩斗智斗力,小孩很快便摸到长辈的底线,话点就点,佣人便更不用说,只是打份工,无责任同你教仔。”相反,父母会有意识教养小孩建立正确的价值观,除了较听话,亦普遍较懂得关怀别人。

教养就像把自己杯中的水倒进女儿的杯中,现在女儿拿着她的杯子来敲我,我却什么都不能给她。
冰冰妈妈

唔识做阿妈,更要担起阿妈责任儿时妒忌同学的心情,长大后慢慢转变为好奇,每当冰冰看到家庭幸福的画面,心底便有很奇怪的异样感,她很好奇这到底是怎样的体验,便决意要组织自己的家庭、生小孩及给予最好。但当澄澄差不多3岁时,冰冰便发觉自己唔识做人阿妈,一时手足无措:“在BB阶段问题并不大,我只需要喂奶换片,满足她身理上需求,但当她两、三岁时,自我意识开始成形,向我提出其他要求,便发觉很多简单的事情我都唔识做,其他家长很手到拿来的事我都唔识,我应该点回应?”

因为成长中缺乏了“妈妈”这范本,冰冰没有概念如何何当一个妈妈,从未体验过的亲密关系霎时让她手足无措。她形容这身、心距离的不相符是很离奇的关系。“教养就像把自己杯中的水倒进女儿的杯中,现在女儿拿着她的杯子来敲我,我却什么都不能给她。”不论好坏,每个人潜意识中都会搬用父母的管教方法,但冰冰却无从参考。

要拉近母女关系,并非单纯把小孩放在身边便可以,还要投放心思。每当澄澄来找妈妈,冰冰总是先细心聆听再引开她的注意力,而非急著把她打发。

面对这困局,冰冰没有逃离,反而很勇敢地正面对,选择把澄澄自小带在身边,一起成长。自澄澄9个月大,便跟着妈妈上班。虽然冰冰是打自己工,但实行时仍有一定困难。曾经在上课时,待在婴儿床的澄澄忽然狂哭,作为老师,冰冰应要顾及学生,同时作为妈妈,未能及时安抚而感到难过。

“从事艺术教育是我的梦想,我很热爱工作,希望能帮助小孩健康成长。初期尝试兼顾两者时当然会遇上樽颈位。”冰冰庆幸遇上很多友善的人,总能适时替我暂时分担,现时的共享工作间亦对她们十分友善,很支持她带着澄澄上班。

带小孩上班的苦与乐

“有人觉得我很幸褔,说‘你就好啦’,我会补充一句,‘有苦自己知’。”冰冰指的苦,是如何与其他同事磨合,在专注工作时遇上女儿的打扰,如何能适当地转换情绪,都需要很高的EQ。正如当我们倾谈,澄澄常会飞过来找冰冰。

“你估下我收埋乜野?”澄澄双手放在身后,一脸神秘的。“系饼干呀!”她拿出手上已咬了一口的饼干递给妈妈,看到台上满满的画具,又嚷着要坐下来一起画画。

“我跟她约法三章:不可随便进别人的办公室、不可自行搭电梯去其他楼层、认识了新朋友要先介绍给我。想跟别人说话时,也要先询问他忙不忙。”虽然大部份时间澄澄都能自得其乐,但也会顽皮得让冰冰大发雷霆的时候:“我曾经关上房门严厉地教训,她哇哇大哭,其他人都知道我在教女。”

家庭关系是一种承传,不论好坏,我们都会不自觉地把上一辈的经验、态度复制贴上在自己的生命。“婆婆丢低妈妈,妈妈丢低我,虽然我很爱澄澄,但生气时也曾经有一刹那想不要她。”冰冰对此觉得不安,更决意要把这不幸在这一代终止。

除了苦,当然还有乐,冰冰指澄澄跟自己的关系非常亲密,很爱黏着她,当她关上开会时,澄澄会贴在门边,像丧尸般伸出手呼唤自己;当冰冰疲倦时,澄澄会乖巧的让她休息;受伤时会主动替妈妈贴胶布;冰冰没气力了,会亲她一口作鼓励。

去年,The Wave曾给澄澄举行生日会,在业主和租户的关系上看,冰冰指这份支持是bonus。

幸得同路人支持这是一个天时地利人和下的幸福,哪个妈妈不想花多点时陪伴小孩呢?冰冰亦明白不是每个母亲都能如意,因为不是每个工作空间都能对此包容,如传统的办公室,或非自己生意便难以达成。

除了管理层的支持,冰冰亦很感激大部份租户都接纳这小妮子,The Wave的主任赵慧文(Ava)表示,近一半管理层近都是妈妈,因而理解妈妈的心情,期望可以支持在职妈妈。“当然不会完全没影响,但也不完全是坏影响,当有新租户对The Wave感兴趣时,都会先说明共享工作室的文化。”Ava说性格开朗的澄澄是办公室中的开心果,除了带来欢乐,更把近百个租户的距离拉近,冰冰亦笑说澄澄所认识的同事比自己还多,每次搭电梯时遇上同事,总是澄澄先精神奕奕地Say Hello。

我问,喜欢跟妈妈上班吗?会很闷吗?澄澄说:“钟意,因为好好玩,唔闷,因为我可以整蛊Vivian姐姐同Wing姐姐。”我再问,如果要像上学一般,每天朝8晚5留在这里,愿意吗?澄澄这样说:“我可以朝头早5点起身,6点出门口,7点钟返到。”

作为教育工作者,冰冰很明白小孩在每个成长阶段都有不同的需求,因而特别珍惜这段亲密无间的时光:“辛唔辛苦?一定辛苦,但非常值得,她长大后会有自己的社交圈子,她或许不会再这么爱黏着我,但相信她心底里仍会把我当作避风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