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展】培养孩子爱阅读的习惯 专家分享亲子共读贴士

撰文: 黄慧雯
出版:更新:

书展将于下星期开锣,每年在这个时候,不少家长都会带小朋友入场感受阅读的气氛,趁机购买绘本,但很多家长都会有疑问,究竟怎样为孩子拣选绘本?说故事方式是否要动听、绘形绘声才能吸引孩子?我们找来艺术教育家陈渝英(冰冰)及乐施会教育经理苏培健(Stanley),两位有丰富亲子共读经验的父母,他们分享自己与孩子怎样透过绘本与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及拣书的贴士。摄影:杨程

冰冰是一位半职妈妈,既要照顾6岁的女儿,同时要兼顾儿童艺术教育工作,家里没有聘请外佣,她与丈夫两人轮流照顾女儿,而在女儿7月K3毕业后,她更决定让女儿停一停,推迟一年升读小一。由于女儿在十月出生,入学时属于细女,在幼稚园阶段发觉她的进度,特别是小肌肉的发展未够好,于是决定给她一年的gap year。而在停学这段时间,冰冰表示并不是终日让她玩,“homeschooling其实不易,而我也希望趁这段时间可以让她看更多书,有更多共读时间,好好享受阅读。”

冰冰今年会在书展分享她与女儿的共读经验。(乐施会提供)

为孩子营造理想的阅读环境

要令阅读成为日常习惯,冰冰觉得家里的条件很重要,书要放在孩子触手可及的位置,让孩子随时随地都可以拿到书看。“好多家长问点样可能令小朋友有看书的习惯,我觉得屋企的气氛及环境很重要,如果屋企成日开住电视,小朋友会否拿起书去看?可能我是另类怪兽,我屋企不会开电视,电视形同虚设,因为我觉得电视画面是单向影像,小朋友不会有空间去想像,试想像一下父母跟子女一起看电视好,还是阅读?看电视大家不会有交流,各自各看的;相反阅读会有很多的交谈,更可以启发孩子的想像力。”

现在冰冰每天在女儿睡前会花15至20分钟一起共读,“在我记忆里屋企人系无同我讲过故事,但原来透过共读可以同仔女建立亲密的关系,讲故事唔需要任何技巧的,过程开心系最重要,随心就可以,当然共读时也要集中,不要一边讲一边看手机。”

绘本会先借后买

冰冰不时会带女儿到图书馆借书,但有部分自己喜爱的绘本,就会选择购买,“去图书馆借书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小朋友可以接触到不同种类的书,我们的书多数会先在图书馆借,如果看完女儿仍然好钟意,就会考虑购买。”冰冰说:“很多家长很重视在绘本学到什么,更会问孩子‘点呀!你睇完觉得学到啲咩?’我觉得真系唔需要,慢慢你会发觉原来已融入生活之中,有的内容可能在现阶段唔明,但过几个月拿出来再看,他们又会明白多一点,更会应用到生活中。”

冰冰的共读小贴士:

没有所谓讲故事技巧,不用说得动听,只要由心而发大人都要开心投入,不要令共读变成苦差年纪较细会拣选多图画的绘本,可以让他们透过图画联想背后意思,随着年纪增长,开始对文字有sense,可以拣选相对多字的书给他们。年纪细时会用口语讲故事,渐渐开始用书面语,这样有助他自行阅读

共读不会说教

既是乐施会教育经理、同时是两子之父的苏培健,儿子分别就读小二及K3,自大儿子1岁起每天就会有亲子共读的时间。“自己小时候从未看过绘本,到大儿子出生后,有一次出差经过牛津的书店,才发现原来绘本咁正,于是买给儿子,也开始每天共读的时间。”Stanley说由于阅读已成为习惯,儿子很小已能静静地坐在一角阅读,“我一向很舍得买儿童书,中英文也有,屋企有几个书架也是他们的图书,我拣书的大前提是要我喜欢的,因为讲故事的是我,如果我不喜欢、不能投入怎样说给他们听?”Stanley说在共读的过程不会说教,更不会解释太多理论,要他们自己去感受,他会去代入故事问他们会怎样做。

Stanley觉得亲子共读有如播种,不会即看到收成,但其实已播在孩子心中。

“我不会理会孩子可以看到几多、理解到几多,我相信阅读有如播种,不会立即看到收成。我想将阅读同学习分开,记得有位日本作家松居直曾在书中讲过,亲子共读是要传递幸福感,我很认同,这种感觉在孩子心中是永存的。”Stanley说不想儿子只偏好某类书籍,所以自细会让他看不同类型的书,无论是武侠小说,又或是文学类的他也会看。

“其实我没有想过为儿子讲故事讲到几时,只要他愿意听,我都会继续讲。”Stanley说。

Stanley的共读小贴士:

拣书要拣自己喜欢的,如果自己也不喜欢,又怎样去讲给小朋友听?绘本要有故事性的,小朋友有明显角色的,令小朋友有想像的空间。不会为故事解画或说理,让孩子自己去感受。

冰冰及Stanley推介书藉:

《和平树》简介:诺贝尔和平奖女性得主万格丽.玛泰在非洲肯亚发起的绿带运动,以行动鼓励妇女种植树木,尊重土地资料减少冲突。书中展现一位女性环保斗士的热情、愿景与决心,与其带来的巨大影响。

作者: 贞娜.温特

译者:沙永玲

出版社:小鲁文化

《如果世界是100人学校》

简介:介绍最新的、与贫穷相关的不平等现象,书内同学间的差异正是世界的缩影,五个主角代表不同人的遭遇和态度,书中更有“小知识”补充全球贫穷现况。然而,这本书不单止提供知识数据,更反映一种观看世界的角度。

作者:乐施会

出版社:亮光文化有限公司

《街道是大家的》

简介:一个发生在南美洲委内瑞拉的真实故事。有一群小朋友居住的地方,房子越盖越多,空间越来越密集,小朋友连个游戏、活动的区域都没有,于是大家决定联合起来,唤起大人们的注意,让营造一个游戏场,变成所有人共同的事。

作者: 库路撒/文,墨尼卡.多朋

译者:杨清芬

出版社:远流

《The Little House》

作者:Virginia Lee Burton

出版社: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小房子每天看到乡村的景物随着挖马路、开商店、盖高楼、通地下铁……而一点一点地改变。结果,小雏菊和苹果树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都市的乌烟瘴气和行色匆匆的人们。最后小房子的主人的后代发现了小房子,把它移到了乡下,她又可以静静地欣赏大自然的风景了。

书展讲座:绘本喂大的世界小小公民

由陈渝英(冰冰)、苏培健及戏剧治疗师陈凌轩分享自己与孩子共读绘本的经验,怎样令孩子将阅读变成习惯,爱上阅读。

日期:20/7/2017 (星期四)

时间:下午2时至2时45分

地点: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展览厅3B“儿童天地”表演舞台

讲者:苏培健(乐施会教育经理)、陈凌轩(亲子专栏作家、戏剧治疗师)、冰冰(艺术教育家丶儿童节目主持)

登记:免费即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