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邑邹振猷学校戏剧教学法取代死记硬背 中文课变身趣味学习体验

撰文: 金敏琍
出版:更新:

罗马非一日建成,师生关系亦需经年累月的用心经营。五邑邹振猷学校郑丽娟校长放学时站在门口挥手,学生争相拥抱说再见,有的塞给她糖果,有的兴奋分享当天趣事。这样温暖的场景,是她 28 年来在五邑邹振猷学校的收获。她坦言,比起成绩分数,更在乎学生是否“学得开心、学得好”。为了这个目标,她曾推翻自己花了6年时间费煞苦心编写的校本中文课程,只为烹调出一道适合五邑邹振猷学校学生的“住家饭”。

学生看见五邑邹振猷学校郑丽娟校长即上前拥抱,如此依依不舍,全因要待复活节假期后才能“团聚”。(郑子峰摄)

郑校长在学校犹如一个“吉祥物”,无论去到那里,都会有学生开心地喊她“Tammy校长”,她说学生的笑容是教学满足感的一部份。

“如果你的满足感只建立在出粮那里,其实一个月只有一天是满足的,不应该这样想,见到他们笑我已经很满足,深层次一些是要他们学得好,对将来长大成人会有影响。”郑校长为了让学生“学得好”,甚至自行设计校本中文课程。

不想学生食“常餐” 耗尽6年心血编写“住家饭”式校本中文课程

她将坊间中文教科书比喻为“ABC 常餐”,虽能饱腹却未必适合每一间学校,而校本课程就像“住家饭”,能贴合五邑邹振猷学校学生的需求。

郑校长观察到传统教材偏重知识灌输,学生沦为“死记烂背机器”,为了“从知识导向转为能力导向”,2003年她得到当时校长同意后,展开为期6年的校本中文课程编写。

郑校长忆述,当年时间永远不够用,因为她由小一起每学年边教边编写课程,周末与假期全程投入修改教材,甚至农历大年初一拜完年就立即赶回家工作,“连生病都不敢倒下”。

从标榜成绩到兴趣觉醒

努力没有白费,郑校长指学生在新校本课程下,不单在全港性系统评估(TSA)成绩亮丽,在校外中文写作比赛中亦成绩彪炳,郑校长在2009年更获得“行政长官卓越教学奖(中国语文学习领域)”。

五邑邹振猷学校郑丽娟校长,于2009年获行政长官卓越教学奖(中国语文学习领域)。(五邑邹振猷学校提供图片)

然而有一天她与学生聊天过程中,得知学生因“新课程深奥因此怕做中文功课”。郑校长坦言“犹如冚了一巴掌”,经过广泛向不同学生了解后,皆得出类似结论,其他老师亦反映教学较以往吃力。

6年心血推倒重来 再花2年重编趣味中文校本课程

经过约两年的沉淀、调整与再学习,郑校长将6年心血推倒重来,重新编写新校本中文课程。

她感恩当时校长特意向教育局申请优质教育基金,招聘额外人手作教学工作,让郑腾空两年教学时间专心重新编写一至六年级“趣味中文语文校本课程”。

郑校长称,新课程加入了戏剧教学法元素。她解释,所谓戏剧教学法并非单教学生演戏,而是将戏剧元素融合语文教学。让学生透过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互动方式,将语文学习从被动接收转化为主动探索。这种方法不仅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关键的是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深度分析能力,有助更透彻理解文章深层讯息。

校园鬼故事作教学内容 贴近生活引发学习兴趣

课程亦选用贴近学生日常的题材。例如以校园鬼故事《有鬼说校园闹鬼》作为教学内容,引发学生共鸣;又会结合时事等社会议题,让学生从生活观察中学习语文知识。

体验式学习贯穿课室内外

五邑邹振猷学校2025年主题为“魔法”,并会配合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发掘自己长处,欣赏自己及他们长处。(五邑邹振猷学校提供图片)

另外,郑校长亦十分着重体验式学习,例如低年级观察校园生态,透过喂饲小动物、记录植物生长,写“观察日记”;五年级“关心香港贫穷长者”单元,学生先计算长者基本生活开支,再参与“求职广场”体验活动,透过扮演长者求职、收集纸皮换钱,亲身感受劳动的艰辛,最后结合写作分享反思,让语文学习与价值观培养自然融合。

此外课程亦会紧扣学校年度主题进行沉浸式学习。学校每年都会设定年度主题,课程内容与校园活动绑定,例如去年主题为“探险”,会搭配实际活动如“校园黑夜探险解谜”,让学生在“玩中学”。

学校设“星空杂货店”,学生可透过完成不同任务获星空金币,并在杂货店内换取文具。而杂货店则由每学年四年级同学负责“经营”,要提交营运计划书。(郑子峰摄)

亲自设计暑期作业 连结语文学习与生活体验

在作业设计上,课程亦强调多元创作,要求一至六年级学生创作自己绘本,六年累积6本个人绘本作品集,取代机械式抄写作业。

就连学生暑期作业,也是校长自己设计,名为“暑期升级任务”。郑校长指内容非传统中、英、数练习题,而是鼓励学生与家长到访一个从未去过的地方,拍照回校介绍;又或者推介一套电影,将语文学习与真实生活体验相连结。

如今,她的校本课程仍在动态调整,例如配合 STEAM 加入科普说明文、根据香港时事更新阅读素材。郑校长认为中文不该是‘死亡科目’,而该是学生认识世界、表达自我的窗口。

五邑邹振猷学校郑丽娟校长深信每个学生都有亮点,学校致力提供不同舞台去展现及发掘学生潜能。(郑子峰摄)

以“三个 E”筑全人教育 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主角

郑校长指,曾有家长询问五邑邹振猷学校是否走开心校园(Happy School)路线,她说学校是一间“全人学校”,同时亦是她的教学理念,活用“3E 策略”和“3 感目标”建构教育蓝图。

郑校长强调参与(Engage)重要性,课堂与活动设计必须让成绩优异与较弱的学生都能获得平等机会。例如,课堂鼓励每位学生发言,让成绩较弱的学生也能在活动中贡献,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校的一份子,而非边缘人。

此外,她亦深信体验(Experience)是最有效的学习,因此积极设计实践型活动。例如,常识课安排角色扮演,学生分别扮演地产商、居民、小业主及“维园阿伯”,从不同角度辩论议题,培养多元思维,这些活动取代单向知识灌输,让学生在动手、互动中亲身感受知识的应用,记忆更深刻,学习动力也因感受真切而提升。

郑校长亦反对“死读书”,她致力设计不同的探索(Explore)活动激发学生对世界的好奇,培养终身探究精神。不同年级学生会走进真实场景:如包船出海到西贡观察海岸地形、到长洲探索在地文化,学生需亲身观察、记录数据并思考现象背后的原因。

校长认为这些经历培养的“探究精神”,将成为学生终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无论兴趣何在,都能凭借好奇心主动发掘知识。

郑丽娟校长今年2月获行政长官社区服务奖状,以表扬她积极推动中国语文教育,并致力促进本地教师的持续专业发展。(郑子峰摄)

郑忆述曾有一名读写障碍学生,在校内学习二胡后表现一枝独秀,学校亦安排不同机会让学生表演,结果有一次表演时,被国际二胡大师黄安源赏识并收为徒弟,该学生后来不单入读演艺学院,更在北京音乐学院继续进修硕士学位。

郑校长深信每个学生都有亮点,学校致力打造不同的舞台,让学生去发掘及展现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