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真光书院家政老师见证时代变迁 难忘移英旧生感激学缝纫自救
“家政科老师买少见少,但当你发现呢一代连煲水切肉都唔识,就证明家政科系必要。”香港真光书院两名家政科老师都经验丰富,在真光执教鞭已接近30年,家政科科主任蔡洁贤主力教缝纫,曾雅逸老师则负责烹饪,两人均兼教高中中文。她们异口同声表示新一代的自理能力程度参差,希望家政能教到她们,照顾自己。
蔡老师指,以前的学生与现在最大的分别是“心机”,现今‘fast fashion’(速食时装)文化泛滥,同学会觉得针黹缝纫没用。她举例,每年学生都要亲手做围裙,事前要将图案按比例放大画落布料,可能读书太多东西要兼顾,要她们“坐定定”完成有一定困难,幸而科技发达,学生可利用投影机协助,甚至连缝纫工具都自动化、电脑化,学生能较易掌握。
移英学生感激有学缝纫 自救兼赚取外快
不过,蔡老师教缝纫多年都遇过窝心时候,不少移居英国的旧生曾打电话给她,多谢当年教晓她们缝衫及刺绣;“有学生话英国买衫好贵,好彩当年有俾心机学,件衫烂咗都识补,有啲仲话宜家靠做刺绣手作赚外快。”蔡老师认为,家政可令自身生活更好,人要穿衣服要煮食才能生存,笑言“教得一个得一个”,希望将自己的经验一一教予学生。
曾老师亦有类似经验,指一次和旧生见面,对方透露人生中第一次焗蛋糕就是在家政课,课堂带来的满足感,令她自此爱上焗蛋糕。曾老师深信,不论时代怎变,家政课带出的价值都不会改变,只是现时学生的家庭背景、社经地位不同,有部分“连刀都未揸过”,有些又明显“熟手”,一看便知有烹饪经验,故老师要从中取个平衡,务求所有学生都有所获。曾老师透露,她最开心是见到学生将课堂所煮的食物与家人分享,间接令亲子关系更好。
学生回家为家人煮糯米饭 改校裙不假手于人
就读中四的布梓莹,指家政室优化后加入许多现代化元素,活动空间十分充裕,虽然已升上高中,但回想上家政课时的时光,很令人怀念。她记忆最深是当年炒糯米饭,因自己喜欢吃,学懂后不时在家煮给家人试食,现时间中亦有找食谱自我挑战。另一位读中三学生陈紫澄,则觉得针黹缝纫十分实用,现在要修改校裙都不需家人代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