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办幼稚园冀助非华语学童学两文三语 打破少数族裔与社群隔阂
非牟利机构汇成教育(Integrated Brilliant Education,IBEL)今年4月正式成立汇成劳士施罗孚伉俪慈善基金幼稚园,获信和集团及黄廷方慈善基金支持。IBEL联合创办人及行政总裁Manoj Dhar期望为香港的非华语学生克服学习语言的障碍,以“学校”的身份、从根源解决问题。
Manoj 表示,少数族裔与社群之间建起了一道墙,令他们或没有信心与华语人士对话。他又认为教育应是与生俱来的权利,不应被视为特权,“我们希望可以打破一贯说法:‘在港就读的华语儿童拥有有限的英语水平,或在港的非华语儿童无法学习粤语去表达自我。’”最终目标是培养一代精通三种语言的儿童。
校长张蔚媛期望幼稚园可在两年后纳入学券制,届时学生将不必交付学费。
创办人:非华语低收入家庭儿童学习语言有困难
汇成教育为非牟利机构,旨在教育及赋予在香港贫困的非华语儿童,共创更美好的未来。联合创办人及行政总裁Manoj Dhar表示,非华语低收入家庭的儿童在学习语言方面会遇上困难,并举例指在不同州、城市或国家,如不懂当地语言,不但会影响教育,亦会影响他们融入社会、了解文化及就业的能力。
Manoj留意到这异常的现象后,“有两种解决方法,一是纸上谈兵,另一方法是卷起衣袖尝试解决问题(roll up your sleeves and try and solve the problem)”,终于机构2015年在佐敦成立首间教育中心,并在2018年成立第二所教育中心。
学校以中文教学对非华语儿童造成连锁反应
由于香港大部分学校都用粤语教学,Manoj 期望可以让非华语儿童克服学习语言的障碍。他说:“学习语言是一回事,但在语言中学习又是另一回事。”故在校内学习多个科目同时,若都是以中文教学,非华语儿童在没有中文基础的情况下,自然不会及格,因而对儿童造成连锁反应。
以“学校”身份从根源解决问题 目标令幼稚园变免费
Manoj 提到,在最新一份《财政预算案》中,见教育、医疗及社福是政府优先处理的事项,而政府在教育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同时,学生可享受免费教育,理应可消除所有教育障碍,惟他们却没有机会学习语言,故他认为教育是对抗权力唯一及最好的解药(only and the best antidote to power is education)。
为了可以从根本解决问题,他认为坐于校外并不能直接影响学校,也无法帮助他们改变因语言而成的种族歧视,因而决定以“学校”的身份、从根源解决问题,开设以免费为最终目标的幼稚园,“这幼稚园消除教育的任何障碍,教育应是与生俱来的权利,不应被视为特权。”终在今年4月正式开办汇成劳士施罗孚伉俪慈善基金幼稚园。
教育局支援非华语学生开支增两倍 惟他们“仍然在挣扎”
Manoj表示,教育局为非华语学生提供全方位支援的开支,由2亿元升至在2022/23学年的5.9亿元,惟非华语学生“仍然在挣扎”。被问及会否为幼稚园订立KPI(关键绩效指标),他希望不论是少数族裔抑或华人,儿童都可以变得更多元化,“我们希望可以打破一贯说法:‘在港就读的华语儿童拥有有限的英语水平,或在港的非华语儿童无法学习粤语去表达自我。’”最终目标是培养一代精通三种语言的儿童。
他也希望学校及教育工作者可以留意到,学童之所以要穿上穿校服,意味着教育者和学校必须善待每一个人,尊重并对待每个孩子,给予同样机会、有教无类,“我们不会因为你的外表而用不同方式教你、或她会因为我的外表而用不同方式教我。”他认为穿校服并非指每个人都是完全相同的复制品,而是校服作为一个象征意义同时,可令人紧记及理解必须以平等方式对待他人。
汇成劳士施罗孚伉俪慈善基金幼稚园校长张蔚媛介绍幼稚园的设施。在进入幼稚园时,大家都要先脱鞋,在鞋柜对上位置亦可见幼稚园的两套校服及一套体育服。幼稚园内合共有4间课室,中间位置是活动空间,学生可以驾驶玩具车、“煮饭仔”的厨房设施、音乐空间等,另外也设有医疗室。
于2023/24学年,一共有56位学生,包括幼稚园、 ECA课外活动及幼儿学前衔接班的学童入读。
学费减62% 以200名学生为目标
张校长表示,现时合共有4位老师,料新学年会再聘请额外2位中文及英文老师,幼稚园学费亦由每期3,950元减至1,500元,减少62%;并将会以200名学生为目标,望在两年后幼稚园可纳入成为“券校”(即加入学前教育学券计划),届时学生将不必交付学费。现时课程主要是以广东话教学,每日分别会用20分钟学习英文及普通话。
她补充,因应不同学生国家的文化,幼稚园并无仪容规定,例如耳环、男生不必剪短头发等;她又提及幼稚园并不只会招收非华语儿童,不论是来自甚么地方、或本地学生都很欢迎。
Manoj 表示,信和集团一直以来提供不少协助,“他们说对此(成立幼稚园)产生共鸣,希望可以帮助我们,为我们提供接下来三年的资助金额。”
他指社群上设有少数族裔学校、班级,故少数族裔与社群之间已建起一道墙,认为他们甚至没有信心与华人交谈,而信和能够理解少数族裔的情况,并与学校合作多项活动,包括文化体验活动,加深儿童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这不仅是金钱的问题,更是每次精心策划的体验,让孩童获得真正的教育体验。”
信和集团慈善事务董事暨黄廷方慈善基金董事黄敏华表示,很高兴信和集团也可尽一分力、合力透过互动和愉快学习方式加深儿童对香港和中国文化的认识。她早前与IBEL的学生一同参与活动,学生脸上洋湓的喜悦令她感到温暖,相信即使微小的力量亦能对儿童有正面的影响,协助他们适应生活及扩大社交圈子,拓展视野,从而融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