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VR系统助学生体验虚拟户外考察 获教局资助近千万研新功能
三年疫情令电子学习趋向普及,教育局于2021年推出资助计划,推动发展多个电子学习配套,至今资助共22个项目,全部于本学年初展开。其中,中大学习科学与科技中心利用虚拟实境及全球定位技术,研发教学系统,协助学生体验虚拟户外考察。中心取得资助后将改良系统,新增自动批改答案、分析学表现功能等,以减轻教师的工作预计于2025/26学年初供参与学校试用,2026/27学年初供本地学校使用。
设自动批改答案、眼动追踪功能
其中一个获教育局资助项目为“EduVenture”系统,由中大学习科学与科技中心于2010年开发,利用虚拟实境(VR)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体验虚拟户外考察。学生运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登入系统,利用程式GPS定位,彷如亲身探索指定地点,回答预设问题,程式会自动储存答案。教师可以透过系统检视学生考察情况、学习成果等。至今,已有超过500所学校使用。
在计划下,“EduVenture”系统获950万资金,未来将新增自动批改学生答案、分析学生表现功能,以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另外支援3D图片及影片及眼动追踪来分析使用者注意力等,预计于2025/26学年初供参与学校试用,并于2026/27学年初推出供本地学校使用。
中大学习科学与科技中心总监庄绍勇表示,新版软件定位功能在内地,甚至全世界同样能发挥效用。他又称,将制作15个小学人文科及科学科教材套及15个中学公民与社会发展科教材套,作为户外学习教材,主题涵盖中国文化及环保等。
学校安排广州沙面考察 学生:如探险游戏
西贡崇真天主教学校(小学部)余诺轩主任称,学校应用VR学习系统,在广州沙面举行虚拟实境的游踪活动,配合小五“探索中华”及小六“中国变迁”等课题。活动于沙面安排了十二个游览地点,例如德国领事馆旧址及露德圣母堂等,并提供选择题、填充题供学生作答,以增加学生对沙面建筑群历史的认知。该校的黎炜翘同学称,活动过程如同探险游戏,而程式兼备文字作答、录音、录影功能,更为方便。
他续指,学校亦利用系统来教导中文写作,例如盐田梓游记。他解释,当时由于疫情关系无法安排学生到盐田梓考察,故安排学生戴上立体眼镜、配合语音导航“游览”当地特色景点,了解其历史背景、宗教文化等。
遥距实验装置可在家预约进行 老师:学生更自主学习
另一个资助项目“Borderless Lab”由理大学应用物理学系开发,获计划资助1,400万,协助中学的科学实验室设立遥距实验设备,让学生预约在家中做个人实验,打破时地限制。理大应用物理学系讲师詹国龙指,项目由去年9月至今年5月已为超过15间中学安装遥距实验装置,预计最终可为合共50间学校安装装置。
圣士提反女子中学目前安装了两部遥距实验设备,可进行有关双缝干涉及磁场等实验,物理科主任邱颖怡称,透过机械量度比以往用肉眼更能增加实验的精细度,又指提升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及自主学习。该校的孔佩霖同学则指,以往课堂时间紧凑,未必每位同学有机会做实验,而透过在家预约进行遥距实验,可以多次重复进行实验及更改参数,更好地掌握物理概念。
教局至今共资助22个项目
教育局于2021年透过优质教育基金,以5亿元成立“电子学习配套计划”,其中一半用作资助项目发展。教育局首席助理秘书长(教育基建)蔡敏仪强调,基金首次放宽对知识产权拥有权及赚取收入方面的限制,并会以余下另一半资金赞助公帑资助学校使用项目成果。获资助项目至今共22个,全部已于23/24学年初展开,现时共有380间伙伴学校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