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绝地求生到绝地反击 华为凭什么?

撰文: 泉野
出版:更新:

早于苹果公司预计的新款iPhone手机发布会,华为在8月29日毫无征兆地开售最新旗舰手机Mate 60 Pro,搅动内地舆论场。自美国商务部2019年将华为列入实体管制清单之后,华为能否绝地求生就备受关注。根据彭博社委托半导体行业观察机构TechInsights对华为新机进行的拆解显示,Mate 60 Pro所使用的新型麒麟9000s芯片,由中国顶级芯片制造商中芯国际制造,并采用了中芯国际最先进的7纳米芯片技术。TechInsights报告发布后,中芯国际在香港交易的股票星期一(9月4日)上涨了近11%,创下自 2021年1月以来的最大涨幅,其在上交所的股价也上涨了6%。

与新款手机开售几乎同时进入舆论场的,是任正非在高端技术人才使用工作组对标会上的讲话。在该讲话中,任正非强调,“我们要建立一个自己的高端人才储备库,不拘一格获取优秀人才,但在招聘时要讲清楚公司的业务边界,允许在边界内研究探索。”同时,“公司已经明确,我们要努力在有限的业务范围内领先世界,不是在全方位领先。”“我们朝着假设的方向,不断探索,不断储备。我们是储备人才,不储备美元,最终储备出自己的人才库。”此外,“我们公司要创造人才成长的土壤和宽容的环境,让大家畅所欲言,‘炸开’思想,让优秀人才涌现,英雄倍出。”

华为Mate 60 Pro未发先售,上海旗舰店预约顾客排长队。图为2023年8月30日,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华为旗舰店。(VCG)

从2019年的绝地求生到今天的绝地反击,华为究竟凭什么?结合任正非过去几年的所言所行,尤其是在应对孟晚舟事件时的表现,至少可以总结出三大理由:

首先是感谢自己的对手和敌人。在任正非看来,孟晚舟被扣押以及美国对华为进行技术围堵,从表面上看是坏事,但放在长远来看,却是在让孟晚舟和华为更强大。

于孟晚舟,任正非在孟晚舟被扣押后接受媒体采访时反复谈到,这次磨难对女儿来说是人生难得的机会。比如在2019年3月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采访时,任正非坦言,“这么大一件事,我相信对她未来成长一定是插上了翅膀,要感谢美国政府给孟晚舟插了一个坚强的翅膀,她将来会飞翔得更好,我相信。”同年11月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采访时他也表示,“这些磨难会对一个人的意志有很大影响,会让她更加成熟。”

2019年12月2日,孟晚舟发布了一封公开信。信中说,这一年,经历了恐惧和痛苦,失望和无奈,煎熬和挣扎。这一年,学会了坚强承受,从容面对,不畏未知。被媒体追问怎么看女儿的这封信时,任正非坦言发这样的公开信不合适。“全国人民都忙着要干活,要创造财富,争取改善自己的收入,不能消耗太多精力来跟她一起感受。正常的历史长河中,磨难都会出英雄。孟晚舟经历的磨难也会对她的意志产生很大提升,这对她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财富。”虽然这样说在旁人看来有些不近人情,但从中也不难看出任正非的格局和胸怀。

孟晚舟回国:图为9月25日晚,中国电讯设备商华为副董事长孟晚舟孟晚舟乘坐中国政府包机抵达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新华社)

于华为,任正非2020年4月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直言要感谢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因为特朗普让世界都知道了华为,也让华为内部有了切实的危机感。“因为他(特朗普)在全世界有那么高的威望,他那么重视华为,本来很多人不知道华为,或者将信将疑,特别是中国也有一部份人不相信华为,觉得华为是不是在忽悠,特朗普举棒一打,别人就觉得华为原来还这么厉害,还不赶快买华为的设备,还等到什么时候?应该是特朗普先生帮了我们大忙,这一点我们要感谢他。”

“我们公司本来也是散趴趴的公司,因为几十万人很难凝聚得起来。战略部起草了公司的愿景和使命:‘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希望统一员工的意志,这些口号其实华为员工也不一定都相信,也不一定都足够努力。但是特朗普一打我们,所有员工都知道死亡快来了,如果不努力,我们一定会死掉的,吓得每个人都很努力。基层太努力了,导致这个‘车子’跑得太快了,我总是觉得要踩刹车,不能允许他们跑太快,否则会把这个公司拉断的。这样基层有很大的干劲,我们高层有很大的冷静,这就是我们胜利的基础。”

其次是实事求是、冷静坦荡承认中国与美国的差距。同样是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当被问及“在美国的所有技术企业家中,谁对您的启发最大”时,任正非回答道:“整个美国的科技界都是让人感到振奋的,硅谷不灭的灯光,这种奋斗精神都给我们注入了巨大力量。不仅是乔布斯(Steve Jobs)、比尔盖茨(Bill Gates)、郭士纳(Louis Gerstner),也不仅是谷歌(Google)、Facebook、亚马逊(Amazon)……很多中小企业的创新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给了我们很大鼓舞,美国的创新土壤还是非常肥沃的。美国在未来人类讯息社会中还会担负最重的责任,因为讯息社会的发展速度很快,美国有这么强的能力,特别是那么多名牌大学,而且大学的教育质量也非常高,这些都是美国振兴的重要基础。”

苹果手机备受年轻人喜爱。(AP)

对于美国的教育,任正非还进一步补充,“美国这个国家是高度注重教育的。一个生病的年轻人用几十英镑创办了哈佛大学;美国的铁路大王创办了史丹福大学,因为史丹福大学的开放、开明,才造就了硅谷。我认为,美国这种科技创新精神,这种踏踏实实努力奋斗的精神,都是我们长期要认真学习的。愈是重点大学,愈不能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样社会才能振兴。总的来说,美国现在的教育是领先中国的,否则为什么会有几百万中国青年到西方去留学呢?”

在接受CNN采访时,任正非也表达了对中国当前现实国情和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看法。“我认为,中国总体还是一个贫穷的国家,现在还有几千万人没有脱贫,按联合国的脱贫线标准是每天1.9美元的生活费用,而中国贫困线标准是1.2美元,如果按联合国标准,我们贫困人口的数量比现在国家公布的几千万人还要多。明年我们国家努力要使这几千万穷困的人口能摆脱贫困,如果我们要对美国让出更大贸易条件,那就是拿穷人的钱去换取孟晚舟的自由,我们不会考虑这样做的。可能你们没有到过中国的西部,西部有些人还是很贫困的,我可以找一些现在贫困孩子的图片给你们看。如果拿贫困人口的钱去交换我们的自由,我们从良心上过不去。”

过去几年,随着中美贸易战的爆发,国内舆论场出现了一种奇观:凡是说美国好的,很容易被扣上“崇美”、“畏美”、“恐美”的帽子。美国确实存在很多问题,但任何时候都不能一棍子打死,实事求是承认彼此的所长所短,才是真的自信和王道,也才能最大限度避免误判。

“华为生存下来的唯一措施是向一切先进的老师学习,狭隘的民族感情和民粹主义会导致我们落后。华为对此持完全开放的态度,二十多万员工没有一句反美的口号。”这是任正非2020年4月接受《南华早报》采访时的肺腑之言。

华为“天才少年”计划是由创始人任正非发起,用顶级薪酬吸引顶尖人才的项目。(资料图片)

其三是始终保持开放姿态和忧患意识。2019年3月在接受加拿大CTV电视网采访谈到自己的竞争对手时,任正非这样说,“我坚决支持谷歌、Facebook、亚马逊……所有都进入中国,我的态度从来没有改变过。而且你看我从来都是帮苹果说话,尽管我们跟苹果有竞争,但是每次有机会,我们公司就帮苹果说话,帮这些西方公司说话。我们从来主张开放状态,在开放的竞争过程中,我们才会变得强大。如果说要保护起来,是不会强大的。我们在国际市场上与西方公司竞争,我们今天才变强大了,所以美国政府就高看了我们,其实我们真实并没有它们想象的那么强大……我们和世界之间是为了创造人类未来的幸福,应该都要合作共赢,没有一家公司能独立承担起讯息社会的责任。所以,我们完全支持我们的竞争对手,我从来都没有攻击过竞争对手。”

“有人问我,三年以后华为会是什么样子?我回答说‘可能就破产了’。所以,我们必须要努力与时间赛跑,赶上人类社会的变化。我们感到恐惧的,不是美国对我们的打压,而是恐惧我们跟不上人类社会的发展,满足不了人们的需要。目前我们有一点领先,也可能对我们是有害的,我们的员工可能因为这点领先沾沾自喜,而忽略了自己继续努力,也许我们就会被人类社会抛弃了。大家要想到,140年前世界的中心是匹兹堡,钢铁;70年前世界的中心是底特律,汽车;现在世界中心在哪?不知道,正在漂移,哪个国家有更好的机制、更开放的政策,哪个国家就会崛起成为最大的国家,不在乎人口多少。因为以后的生产方式不需要人或者需要很少很少的人,我们已经逐步实现了一点点人工智能的生产方式。”

必须承认的是,在美国的技术围堵下,华为此前面临非常大的困难,这是事实。美国在芯片领域对华为的重重封锁,对华为的手机业务,甚至是5G业务,都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今天华为的绝地反击,虽然取得了突破,但7纳米技术距离目前在智能手机领域使用的最新技术还有差距。

华为新机Mate 60 Pro已在官网发布。(资料图片)

2020年4月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任正非亦毫不回避提到华为正在遭遇的难题。“我们做这件事情(自研HMS)是被迫的,因为没有安全感,如果还用别人的东西,下次再被别人断供怎么办?是断供把我们逼上梁山的,我们必须努力去把耽误的功课补好,否则无法再立足在这片土地上。”“华为未来几年的发展只会比2019年、2020年更好,因为我们知道自己哪个地方痛,要在哪个地方医治,相信未来几年会变得更加健康。华为经历了这些教训以后会总结,像爬坡一样在缓慢爬。公司在爬坡的时候,由于生理原因,我在下坡了,陪不了他们爬高山了。求一个平均数,最后这个世界就是平的。”

以上三点,大概是华为得以成长为中国标杆企业的关键,小到个人,大到国家,其实都可以从中学习到不少。立足当下,中国高科技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关系也并不会得以实质性改变,放眼未来,尤其需要具备任正非的格局与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