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台湾大选|写信给年轻人:赖清德、侯友宜、柯文哲想说什么?
观察台湾历届总统选举,20岁至40岁的年轻选民有一特色:勇于在网上表态,但投票率向来不高。
根据2021年台湾中选会发布的研究报告,在2016年总统大选中,20-24岁选民的投票率为58.0%,25-29岁选民的投票率为56.3%,30-34岁选民的投票率为57.6%,35-39岁选民的投票率为58.8%,基本上未有一年龄层超过60%;但在2020年总统大选时,前述4个数据皆显著成长,分别来到72.7%、71.8%、71.5%、70.0%,显然是受香港反修例风波的场景刺激,并被认为是蔡英文当年胜选的关键。从这一案例来看,在“两脚督”(两人对决)的情况下,谁能争取到更多年轻选票,就能拥有更多胜选优势。
但这次总统大选有所不同,在“三脚督”(三人决战)的情况下,年轻选民的角色相对复杂。其中,赖清德受蔡英文执政拖累,年轻选民的支持度大量流失;柯文哲则异军突起,以幽默风趣、清新有料的人设,吸引到大批年轻选民青睐;侯友宜则完全体现国民党特色,在年轻选民中毫无优势可言。
以8月15日《Newtalk》公布的最新手机民调为例,赖清德以33.2 %领先、柯文哲以28.81%居中、侯友宜则以23.52 %垫底。对年龄层进行交叉分析后,可以发现柯文哲整体支持度虽较上次下滑,却在39岁以下年轻族群中强势领先:在20-24岁部分,侯友宜支持度为12.5 %、赖清德15 %、柯文哲65 %;在25-29岁部分,侯友宜6.85 %、赖清德23.29 %、柯文哲57.53 %;在30-34岁部分,侯友宜9.85 %、赖清德19.7 %、柯文哲63.87 %;在35-39岁部分,侯友宜15 %、赖清德23%、柯文哲54.55 %。
但年龄层越往上,柯文哲的优势便越低。在40-44岁部分,侯友宜支持度为18.22 %、赖清德26.64 %、柯文哲42.99 %;在45-49岁部分,侯友宜22.93 %、赖清德28.78 %、柯文哲28.78 %;在50-54岁部分,侯友宜24.1 %、赖清德34.85 %、柯文哲25.41 %;在55-59岁部分,侯友宜34.96 %、赖清德35.37 %、柯文哲13.41 %;60-64岁部分,侯友宜30.13 %、赖清德44.54 %、柯文哲13.1 %;65岁以上部分,侯友宜38.7 %、赖清德40 %、柯文哲10.87 %。
简单来说,年轻选民虽让柯文哲拥有亮眼民调,却也几乎就是柯文哲的主要支持群。因此由赖清德、侯友宜的视角出发,前者要突破民调天花板,后者要摆脱垫底困境,就必须尽可能“挖柯文哲墙角”、争取年轻选民支持,最后设法边缘化柯文哲。
写给年轻人的一封信
在此结构下,8月上旬的《镜周刊》专题〈给年轻人的一封信〉,便相当耐人寻味。这一专题由《镜周刊》前特约总主笔姚人多策画,邀请赖清德、侯友宜、柯文哲写下“想对年轻人说的话”,内容包括当前台湾年轻人遇到的问题跟困难、这些问题跟困难要如何解决、在总统任内希望帮年轻人做到什么等。3位候选人也都应约准备,目前文章皆已发出。
首先是赖清德,其指出年轻人面临庞大经济压力,“在台湾经济靠‘护国群山’带动攀升时,不同行业间的薪资待遇、比如半导体产业与服务业之间,开始有了差距;后疫情时代与乌俄战争影响下,全球面临通膨压力,即使台湾物价相对平稳,但对于每天连餐费也要再三衡量的学生或社会新鲜人来说,5元、10元,都是有感的数字。”
接著赖清德主打了民进党政绩,以及强调公平正义的经济政策,“在既有的居住政策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推动《囤房税》修法;透过前瞻基础建设扩大轨道运输后,又提出照顾通勤族荷包的TPASS区域通勤月票;意识到高教不平等的状况,于是推出减免学费与学贷的方案”、“我也提出居住三策,透过打击炒房、释出空屋,建立合理的房屋市场;也希望透过青安贷款和利息补贴,让初次购屋的年轻人有更多的支持;我也预计兴办更多社宅,并透过扩大包租代管和租金补贴,达到协助百万租屋家户的总目标。”
而在两岸议题上,赖清德为民进党的国防政策辩护,并表示自己的最高目标就是维持和平现状,“我们顶住压力,调高国防预算、恢复一年兵役、和世界上民主盟友加深合作、主张‘四个坚持’与‘和平四大支柱’,就是为了维持现状,守护台湾的民主及和平,维持区域的稳定繁荣”、“强化自身准备,绝对不是挑衅。改善军队的设备和军人的待遇,更不是对任何国家的威胁。相反的,我们准备越充分,敌人越不敢越雷池一步,台湾肯定就越和平。”
侯友宜同样点出年轻人的生活压力,“工作的环境始终不如人意,工作机会不多,没什么可以选择,待遇不高,也没什么成就感。除了极少数高科技产业外,许多人学非所用,甚至在家啃老,许多高学历的人才没有适当的工作,连做个兼课老师都很困难”、“薪资跟不上物价飞涨,入不敷出,无法积累财富,也没有时间和心情从事休闲生活”、“成家的门槛太高,现在什么都涨,只有薪水不涨,房价居高不下。如果有了小孩,又找不到人帮忙照顾,接下来抚养、教育的支出也是沉重的负担。”
接下来侯友宜分别从两岸、能源来说明改革蓝图。在两岸议题上,侯友宜强调两岸和平是台湾经济发展的关键,“目前的重中之重应该是确保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要让年轻人过得好,最具体的解答,就是让经济变更好。但是大家都知道,钱是最为胆小的。没有安全可靠的环境,钱跑得比谁都快:不会有充裕的投资,不会有创新的产业与工作机会,也不会有充满信心与活力的消费市场”、“曾几何时,台湾开始战云密布、风声鹤唳;年轻人和他们的家长忧心忡忡、企业界和他们的员工忧心忡忡,因此我们一定要恢复两岸的和平稳定,唯有和平可以确保大家安居乐业,经济发展没有隐忧与威胁。”
在能源议题上,侯友宜先是列举极端气候对台湾的冲击,再提出开放式结论,“如何以最低的代价去达到目标?例如非核家园的理想?社会上有各种不同的意见。我的方案是‘稳定能源、务实减碳’,继续扩大干净能源的应用,但不被意识形态捆绑,依据需要弹性调节能源的来源。”
最后是柯文哲。其详细列举了年轻人的现实困境,并对蔡英文政府发出强烈批评,“现在的大学生,还没毕业就开始扛学贷、急著找工作,一份工不够下班还得再兼一份差,政府却一直大内宣,说劳工是心中最软的一块,说基本薪资年年调高,说税收超征经济表现亮眼,所以人人可领6,000元。”
“台湾的人均GDP成长不仅拉不动薪资中位数,还越离越远,薪水调涨赶不上物价增幅,劳动部2023年6月公布111年度初任人员薪资及各职类别薪资调查结果,有1/4的新鲜人毕业后求职,只领取最低基本工资25,250元,年轻人的薪水与日、韩、香港、新加坡相比,低得可怜。薪资涨幅追不上物价飞涨,日子越来越苦,经济成长果实只是少数人独享。”
“房价居高不下,2016年第二季至2022年第四季成屋价格全国平均上涨将近27%,还以中、南部涨幅最高,年轻人以前在台北买不起房子,现在蔓延到台南、高雄了。台湾租屋市场更从2009年起连续上涨14年,不只买不起,现在也租不起了。”
“现在台湾年轻人的收入,比起我的年代几乎没有成长。找不到好工作、买不起房、不敢结婚,更不敢生小孩,最严重的是没有希望。政府还拿美化过的数字对人民宣传,看不见正直诚信的价值与勇于改正的勇气,难怪年轻人无力,难怪年轻人不敢想像未来,只能追求小确幸,这绝对是台湾的危机。”
最后柯文哲说明自己的愿景,“一代会比一代强,我们的政府要做的是创造更大的公义、更开放的环境、更正向永续的环境,积极带领人民面对低薪问题、极端气候、能源危机,五缺挑战、战争风险,不能再让短期利益牺牲长期利益、让少数人的利益牺牲多数人的利益、让政党利益牺牲国家利益。”
反映三位候选人的特质与困境
当然,这3封信不会是候选人完全亲笔,当中必然有幕僚与文胆参与,也或许从头到尾都是团队写就,候选人不过挂名。但观察信件的行文与内容,仍可发现有趣的蛛丝马迹,那便是3位候选人希望营造的选举人设,及其团队针对年轻选民的选举策略。
首先是赖清德。在此次3位候选人中,赖清德的信是内容最丰富、“牛肉”最充足的一篇,可谓是将政策白皮书写成了年轻人易懂的版本,既宣传民进党过往政绩,也明确提到自己此次参选的诸多政见,包括补助私立大专校院学杂费、“居住三策”、“四个坚持”、“和平四大支柱”等,明显是聚焦公平正义、战争风险等年轻选民相对关注的话题。
而赖团队如此设计内容,透露了2个讯息。第一,选战开打以来,赖清德的人设一直都走“昭和男”路线,强调正经八百、可靠沉稳的老派形象,此次文宣同样不例外,基本上就是政见的陈列,未见华丽词藻;第二,民进党毕竟是执政党,赖清德即便想在公平正义话题上树立改革形象,也不可能过于批判蔡英文政府,因此只能夸奖民进党过往政绩,接著再提自身政策,换言之,赖清德团队更多是以“政权捍卫者”姿态,来撰写这封信。
正因如此,面对年轻选民大举流向柯阵营的现象,赖团队的危机感在字里行间浮动,“我们一定要认清,坚定支持台湾的年轻人、认为两岸互不隶属的年轻人,也不见得就会支持民进党”。而在无法批评蔡英文的情况下,赖清德除了陈列政策,就只能强调自身优势,“当前既能理解年轻世代处境,能对症下药,并具有执行力的总统参选人,就是我”、“在执政过程中,民进党累积了有经验的团队,也持续栽培年轻世代,储备了广泛的青年人才库”,希望借此重获年轻选民青睐。
而与赖清德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这次最受年轻人欢迎的柯文哲。平心而论,柯文哲的信是3人之中最空洞、却又情绪最丰富的一篇,基本上就是以大量篇幅批评民进党、以各种数据说明年轻选民的生活压力,但对改革方案、未来政见一字未提。简单来说,柯团队明显是以“愤怒造反派”的姿态,准备了这份宣传品。
当然,这并非柯团队偷懒之故,而是透露其对当代年轻选民的理解:容易被有趣的、煽情的、流行的呈现吸引,但面对长篇大论、略显生硬的政策“牛肉”,便往往敬谢不敏。因此观察柯文哲的互联网宣传也可发现,其团队擅长营销“Punchline”,而柯文哲之所以声量大涨,也往往不是因为提出了政策白皮书,而是受益于互联网上高曝光的短影音。
此外,柯团队也精准把握年轻人对偶像与理想的追求,因此特别在文章开头提及乔布斯(Steve Jobs,台译“贾伯斯”),称“iPhone的问世迅速打败两大巨头,把他们踢出市场,更从此改变了世界”,既是要将柯文哲与乔布斯进行连结,也暗示民众党可以成为推翻蓝绿两大巨头的力量。文章后半的“柯文哲现在还在努力开拓创新,如同1492年的哥伦布航向不可知的世界,我相信你也可以”,也是出自类似思路。
最后是策略与人设都介于赖柯之间的侯友宜。从文章内容来看,侯友宜团队相当希望争取年轻选民,毕竟其支持度始终敬陪末座,因此整篇文章在行文上刻意亲切、亲民,也强调自己的基层出身,就是希望缩小与年轻选民的隔阂,例如开头的“嗨,年轻朋友,我是侯友宜,很高兴能和你在此聊天”。但平心而论,侯团队对年轻选民的喜好把握还是不如柯文哲,如此刻意亲切,反而更有长者的年代感,突兀中带点别扭。
而在“牛肉”领域上,侯友宜的信看似有主打的政见,却又仿佛什么都没说。例如在篇幅显著的两岸和平上,侯团队显然想将青年困境连结“战争与和平”话题,却又只能在模糊论述后强硬输出“两岸和平就能救经济”,而未提出自己的两岸政策与相关规划,也未强调国民党在这一场域的优势与过往政绩,包括“九二共识”等关键字更是全部神隐。如此做法,实难与赖清德不断端“牛肉”的行文较劲。
简单来说,侯团队的信反映了侯友宜在此次选战的人设困境:似乎该说的都有说,却因为论述不佳、团队宣传作风老派,导致外界没有记忆点,民众也难有支持热情。故在赖清德已成为“政权捍卫者”、柯文哲也巩固了“愤怒造反派”形象后,侯友宜的人设便难免被双重夹杀,沦为“沉默的旁观者”。
最后从整体视角来看,3人当然是互有优劣,但光凭这封信就要争取更多选票,似乎也各有障碍。赖清德的问题在于,年轻选民已对民进党宣传的政绩失去信心,赖清德却不敢批评蔡英文的前朝错误,只能跳针民进党有最优秀团队、最好政策,最终也充其量是巩固既有基本盘;柯文哲严重缺乏中高龄选民,却又很难放弃眼下针对年轻选民的宣传策略,只管煽情吸睛、不顾政策论述,恐怕也很难突破既定同温层;侯友宜则似乎还在挣扎摸索中,不确定究竟是要先争取高龄深蓝板块,或是先拉拢年轻选民。
当然,选战还很长,一封信定不了胜负,但这次过招,已让3人困境有所展露。如何超克眼下障碍、进一步开拓选票基础,将是3人未来的决胜关键。
三位候选人写给年轻人的信各有何特色?
赖清德相对老派,主打政策;柯文哲掌握年轻选民口味,大篇幅批评但没有政策与规划;侯友宜希望亲民,风格与策略在柯赖之间。
三位候选人各有什么困境?
赖清德民调来到天花板,无法争取到各多年轻选民;柯文哲吸引大批年轻选民青睐,但极缺中高龄选民;侯友宜在年轻选民间毫无优势,整体民调也垫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