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文旅消费”可从北大清华向社会打开校门开始
不久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通过终端需求带动有效供给”刺激经济,并且把“文化旅游消费”作为一个重要刺激领域。国家发改委7月31日发布的关于促进消费的二十条措施,也把“促进文化旅游消费”当作其中一条措施来谈。
然而另一方面,我们看到包括北大、清华在内的国内大批高校,身为中国最具标志性的文化机构,在这个暑假却大门紧闭闸机森严,拒绝到北京旅游的中小学生自由出入。
有些大学则是推出网上预约措施,参观者必须通过网上提前预约才能进校参观,而每天放出的预约的名额却少的出奇,结果搞得预约者一票难求。像是北大清华的预约门票,在暑假期间甚至被炒到上千元、甚至是几千元一张,俨然成为了一个产业链条,堪称千年奇观!
这些管控措施与国家扩大刺激文化旅游消费的政策明显不符,但是却没有一个大学进行调整,至少在公开讯息层面没有哪个大学做调整,包括北大和清华。而这些管控措施,大多是三年前疫情管控期间为限制人员流动添加的。如今,虽然国家已经放开疫情管控,这些疫情期间的特殊管控措施却不仅没有撤销,反而有成为常态化的趋势。
一般认为,暑假期间,因为大学里的学生大多离校,正是应该开放让各地中小学生们来参观的时候。孩子们进一趟他们崇拜的大学校园,感受一下梦想之地的氛围,这对孩子们身心是很好的一件事,大学在暑期里作为小孩子们的特殊“大课堂”,培养他们崇尚学识的价值观,这也是对中小学生积极良善的引导,对社会的一份贡献。
特别是像清华北大这样著名的大学,在全国中小学生和家长心中具有“圣地”一样的地位,扮演好这个角色不仅对弘扬社会文化与公共教育有利,对刺激文旅消费也能起到相当大作用。刺激“文旅消费”,完全可从北大清华等国内高校打开校门、放弃预约参观开始。
事实上,包括港澳台在内全球各地的知名大学,都扮演了类似角色,它们既是当地著名的教育与学术机构,又是最有吸引力的城市旅游目的地。
甚至在很多国家的绝大部分大学根本没有围墙和门禁,参访者可以自由出入。而我们内地越是著名、越应该在对社会开放上做出表率的大学,这些年的管控反而越是严厉。
这种因过度管控而引发的混乱在舆论场引起不少关注,顶流网络大V,知名媒体人胡锡进也撰文批评北大清华的做法。胡锡进认为,疫情之后,一度封闭管理的场所绝大部分都重新开放了,恢复了疫情前的进入程序。但是很多大学、尤其是名校保留了严格入校规则这非常值得商榷。
内地大学的封闭式管理还引发了其他很多人共鸣,有不少人感慨中国真是一个习惯筑墙的社会,保持开放的思维与习惯不容易。这些年不仅不少大学在管理上将自身与社会隔绝开来,在其它社会管理上也有不少类似的案例,各方面都特别习惯于“做加法”强化管控,“做减法”真是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