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马锡对中国经济长期韧性有信心 看好内需及数字化投资机遇

撰文: 顾慧宇
出版:更新:

内地经济复苏乏力,政府迟迟未见有较大规模的刺激政策出台,加上中美地缘政治等问题,令资金避险流出中国市场。新加坡主权基金淡马锡中国区主席兼全球科技与消费投资联席总裁吴亦兵则认为,“预期差”是当前中国资本市场面临的主要挑战,若想打破这种格局需从资本市场入手,引入长期资本或是较现实的选择。同时,当前赤字率存较大空间,仍有很多政策工具可供使用。长期来看,对中国经济的长期韧性有信心。

预期差是当前资本市场面临的主要挑战

吴亦兵在接受大陆媒体《中国证券报》访问时表示,中国在疫情期间则没有进行大规模放水,而是解决了许多长期问题,降低了经济的长期杠杆。从消费者和中小企业角度来看,需要一定时间来修复资产负债表。因此,今年并没有看到冲击性的消费增长。不过,无论是信心还是消费,都在逐渐恢复。

他指出,实际上中国政府已经看到全球经济面临的挑战,并且对整体经济复苏采取了相对清醒、谨慎的态度。但资本市场习惯了立竿见影的复苏,便会存在预期差。

吴亦兵认为,在当前的环境下,中国仍有很多工具可供使用。例如可以在短期内增加赤字率,从国家资产负债表转移到居民和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当前中国赤字率约3%,而发达国家在应对危机时最高时达到两位数。这实际上就是资产负债表之间的转移,可以重建信心。

中国仍有很多工具可供使用

他认为,目前核心问题仍是引导预期,这需要通过具体的财政和政策措施来实现。我们看到财政政策的调整已经开始,例如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得到解决。此外,修复经济主体的资产负债表,特别是消费者和中小企业,是这一进程的核心。而资本市场对中国经济至关重要,在扶持民营企业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所有达万亿级的平台经济企业,都是依赖资本市场的。

至于欧美等国家提出的“去风险化”,吴亦兵表示,全球供应链由单一供应变为多元供应,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中国制造业中容易转移的环节,比如装配,可能会移到海外进行。但整体产业链是很难被搬走的,即使发生也需要相当漫长的过程。而中国产业链的优势也是很难取代的。

产业链优势难取代

对于中国投资市场的亮点,淡马锡中国区执行总经理沈晔表示,淡马锡投资强调“四大长期结构性趋势”,包括数字化进程、未来新消费、更长寿命和可持续生活。在数字化方面,中国企业擅长发现和应用场景,在制造业、服务业等广泛应用数字化,并与自动化紧密结合。在未来新消费方面,中国市场的内需消费潜力巨大,他们投资许多年轻消费者关注的品牌,在中国特定应用场景下有巨大机会。

沈晔又说,在更长寿命方面,虽然美国领先,但中国紧随其后,拥有大量人才和庞大市场。在生命科学领域,中国在研发方面遥遥领先。至于可持续的生活,中国在大规模可持续发展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某些领域至少领先全球五年。淡马锡将继续挖掘这个领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