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中亚国家将共同发力打造下一个“黄金十年”|专家有话说

撰文: 外部来稿(国际)
出版:更新:

中亚在中国外交中举足轻重,是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唯一的战略伙伴区,是中国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支撑,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首倡之地、首站、枢纽和合作示范区。自建交以来,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不断提升,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建立和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是两个重要历史节点,为双边关系提质升级提供了强劲动力。

2023年5月18日至19日,中亚五国元首将齐聚中国古都西安召开首届中国—中亚机制元首峰会,相信将成为第三个重要历史节点,推动双边关系进入下一个“黄金十年”。

秦刚在西安主持中国—中亚外长第四次会晤。(新华社)

中国—中亚国家元首峰会机制的基础是外长会晤机制,此前共举行了四次六国外长会晤。2022年中国与中亚国家建交30周年之际,双方成功举办了元首视讯峰会。此次峰会是建交31年以来六国元首首次以实体形式举办峰会,在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说明元首外交在双边关系中将继续发挥引领作用。中亚国家之所以重视中国,期待与中国加强合作,与其发展阶段和现实需求分不开。

今天的中亚国家已经独立31年,与独立之初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构建的任务已基本完成,制度调整有序展开,各项事业渐入正轨。它们对于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更加自信,更加迫切希望引进来、走出去,与国际社会全面接轨,从而获得稳定、快速和可持续的发展。

然而,在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的冲击下,中亚国家的经济增速明显放缓,通货膨胀率攀升,叠加人口快速增长等因素,导致就业压力增大,贫富分化、能源和粮食安全以及生态环境等问题日益突出,2022年部分国家的局部地区相继发生骚乱。中亚国家期待透过扩大对外合作提振经济,增进民生福祉,在发展中有效化解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面临的风险。

对于中亚国家来说,中国是友好邻邦。中国推崇亲、诚、惠、容的睦邻理念,主张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定支持中亚国家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尊重它们根据本国历史传统与现实国情选择的发展道路,不干涉其内政。长期以来,中国与中亚五国始终相互尊重对方的核心利益,在联合国、上合组织、亚信等多边框架下密切合作,共同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俄罗斯对中亚国家的影响力虽然有所降低,但是主导权仍在。2017年土库曼总统单手抓起中亚牧羊犬,送普京作生日礼物。(影片截图)

中国也是机会之窗。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为中亚国家提供了投资、技术和市场,是有实力、讲诚信的经济伙伴。2022年中国对中亚国家直接投资存量近150亿美元,双边贸易额突破700亿美元,比1992年增长100多倍。得益于“一带一路”,中亚国家成为欧亚大陆的交通枢纽,彼此之间加强了沟通与合作,中亚区域一体化显著推进。中国建设的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解决了土库曼能源出口单一的问题,中国为哈萨克提供的连云港中哈物流合作基地使其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太平洋出海口,中国为乌兹别克建设的安格连—帕普铁路解决了乌中心地区与东北地区的铁路联通问题。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类似的互利共赢专案数不胜数。

预计此次中国—中亚国家元首峰会将开启双方合作的又一个“黄金十年”。政治层面,六国元首将总结双边关系发展经验,就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确定中国—中亚机制的具体安排,并就共同应对全球和区域性挑战、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国家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共同发出倡议。

图为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2023年4月26至27日在西安出席中国-中亚外长第四次会晤,与五国外长就当前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并就乌克兰危机阐述中方立场。(中国外交部)

经济层面,中国与中亚五国将加强在交通、农业、电子商务、智慧城市、新能源、人工智慧、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领域的合作,推动中吉乌铁路和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建设,扩大中亚优质农产品对华出口,发展地方合作,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

安全层面,双方将继续加强在打击三股势力、毒品走私和跨境有组织犯罪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共同推动解决阿富汗问题,促进地区安全与稳定。

人文层面,双方将继续推动人文交流,就互免签证以及扩大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媒体、旅游、考古等领域合作进行磋商并签署相应的合作文件。

总之,六国元首峰会表明,中国与中亚国家将加强顶层设计,共同发力创造合作共赢的美好未来。

(本文作者赵会荣,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乌克兰室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