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中亚峰会将在西安登场:北京要直捣俄罗斯后院?
5月8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宣布,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5月18日至19日,在陕西省西安市主持首届中国—中亚峰会。
与此同时,四位中亚领导人将在16日至20日应邀访华,包括哈萨克总统托卡耶夫(Kassym-Jomart Tokayev)、吉尔吉斯总统扎帕罗夫(Sadyr Nurgozhoevich Japarov)、塔吉克总统拉赫蒙(Emomali Rahmon)、乌兹别克总统米尔济约耶夫(Shavkat Mirziyoyev)。四人将在18日与土库曼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Gurbanguly Berdimuhamedow)会合,共同出席当日的中国—中亚峰会。
回顾此前,中国与中亚的官方定期会晤机制,仅止于外长层级,能有今日发展,乃是经历了多时协商:2022年中国—中亚外长第三次会晤期间,各方首次同意建立元首会晤机制,并商定由中方担任首届主办国;2023年4月27日,中国外交部长秦刚于第四次外长会晤上宣布,已确定在5月举行首届中国—中亚峰会。
长年以来,外界都将中亚都视作“俄罗斯后院”,莫斯科亦是如此。但伴随“一带一路”项目开展、俄乌战争爆发,此处的大国格局悄然生变:俄罗斯不再一呼百应,中国则愈发活跃。此前2023年3月,沙特伊朗在北京宣布复交,昭示作为美国传统势力范围的中东,已能接纳中国的大国身分;眼下中国—中亚峰会举办在即,同样凸显作为俄罗斯传统势力范围的中亚,也有了中国的政治活动空间,不少分析由此定调:中国正在“直捣俄罗斯后院”。
平心而论,中国的中亚影响力当然在上升,但有鉴于俄罗斯在某些领域仍具关键影响力,以及中国的“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可见未来内,即便中国将持续耕耘此处,北京都没有能力与意愿,在中亚彻底取代莫斯科,成为该地主导力量。
俄罗斯确实衰弱
首先,从权力消长的视角来看,俄罗斯的中亚影响力确有衰退,俄乌战争爆发之后尤其明显。
在政治场域,中亚五国皆不愿替俄罗斯的战争主张背书,也不承认俄罗斯对在乌实控地拥有主权,普京(Vladimir Putin)个人虽能体谅,却无法阻止民族主义者口出恶言,结果便是让俄罗斯的软实力更加受损。例如2022年4月,俄罗斯主持人格奥萨扬(Tigran Keosayan)在节目上表示,哈萨克未在俄乌冲突中支持俄罗斯,甚至取消一年一度的5月9日胜利日阅兵,“相当忘恩负义与狡猾,应该看看乌克兰的下场”,结果引发哈萨克政府的外交抗议,托卡耶夫由此陷入尴尬境地。
或许正因如此,该年6月17日托卡耶夫在圣彼德堡国际经济论坛上,被《今日俄罗斯》(Rossiya Segodnya)主编西蒙尼扬(Margarita Simonyan)问及:哈萨克如何看待俄罗斯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时,托卡耶夫直接表示,“如果放任民族自决权,那么地球上将不会只有193个国家(即联合国会员国数量),而是会出现500至600个国家。因此哈萨克不会承认科索沃、南奥塞梯或阿布哈兹的国家地位,这一原则也将适用于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此言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哈萨克的国家体面,却再次减损了俄罗斯的政治威望。
而在安全场域,俄乌战争同样产生了负面影响。战争期间,塔吉克与吉尔吉斯恰好爆发多次边界冲突,俄罗斯虽在两国都有军事基地,却显然有些分身乏术,其所主导的集体安全条约组织(CSTO,简称集安组织)亦未发挥显著作用。最后在普京致电两国领导人后,双方冲突虽有趋缓,吉尔吉斯却认为俄罗斯偏袒塔吉克,故而拒不参加2022年的集安组织军演,让“牢不可破的兄弟情谊-2022”之名沦为讽刺。此外俄军在乌克兰战场的表现不如预期,又于2022年9月自塔吉克基地抽调部队至乌克兰前线,人数高达千余名,自会让外界质疑俄罗斯的军事实力,并让“中亚治安官”的名号再次蒙尘。
与此同时,中国在中亚的表现愈发积极,不仅与多国签署新经济协议,例如与乌兹别克的150亿美元协议,也开展了新的基础设施项目。官方数据显示,2022年的中国与中亚五国双边贸易额高达702亿美元,同比增长约40%,创下历史新高;其中,中国自五国进口的农产品、能源产品、矿产品同比增长均超过50%,对各国出口的机电产品同比增长42%,跨境电商贸易额则同比增长95%。在此期间,因俄罗斯反对而悬宕许久的中吉乌三国铁路项目(CKU),也终于迎来解冻契机,2022年9月习近平访问乌兹别克、参加上海合作组织(SCO,简称上合组织)峰会期间,中国便与吉尔吉斯、乌兹别克的有关部门签署《关于中吉乌铁路建设项目(吉境内段)合作的谅解备忘录》,该项目预计可在2023年动工。
此外今年3月的诺鲁孜节贺电中,习近平既向中亚诸国领导人发出峰会的正式邀请,也透露期待与各方会面讨论强化关系的“宏伟计划”(Grandiose Plan)。虽说中方至今未进一步透露相关消息,但外界普遍预测,5月的中国—中亚峰会结束后,各方会正式宣布“宏伟计划”的主要内容,所涉场域可能包括增加天然气进口、深化“一带一路”项目、提升投资水平。
从过程与结果来看,中国确实在俄罗斯深陷乌克兰战场期间,积极扩大与中亚各国的经贸互动,所谓“俄退中进”的描述,不是毫无道理。
但俄罗斯依旧强大
然尽管俄罗斯的整体影响力有所下降,其依旧是中亚安全和经济场域的重要参与者,并拥有许多中国仍然微弱的政策工具。
首先,即便中亚各国都不愿在对外立场上支持俄罗斯,中国在此地的经济影响力也持续增加,俄罗斯与各国的经济互动却没有因此下降,反而还吊诡上升。以乌兹别克为例,在2022年1月至9月这段期间,其与俄罗斯的贸易额比 2021年同期增长37%,吉尔吉斯的同期数据,亦比2021年同期增长42%。之所以会如此,关键还是西方发动了联合经济制裁,让俄罗斯无法循正常管道出口商品至欧洲市场,也极难再继续从欧洲进口日常用品,这才转而强化与中亚的经济连结。
以哈萨克为例,其多次表态不会协助俄罗斯规避制裁,实践上却是积极“连通”俄罗斯与欧洲市场,并且受到西方“默许”。早在2022年3月,哈萨克总统办公室副主任苏莱梅诺夫(Timur Suleimenov)便表示,欧盟委员会已经批准,被迫撤出俄罗斯的欧洲企业可搬迁至哈萨克,利用哈萨克通过欧亚经济联盟享有的进入俄罗斯市场特权,持续将商品输入俄罗斯市场,“哈萨克不是在提供规避国际制裁的方式,而是希望帮助企业合法向俄罗斯人出售商品。”与此同时,俄罗斯大型零售商“Magnit”(全俄第二大)与“Lenta”(全俄前五大)也转由哈萨克进口商品,借此避开西方制裁。
此外,即便中国近年已成为土库曼、乌兹别克最大贸易伙伴,中亚五国对于俄罗斯的经济依赖依旧严重。在整体贸易额上,哈萨克约有40%的食品和服装来自俄罗斯,后者更是其与吉尔吉斯、塔吉克的最大贸易伙伴;在粮食进口上,中亚国家虽多自哈萨克进口粮食,但哈萨克的粮食进口大宗正是俄罗斯,故当俄罗斯遭遇联合制裁,出于保护本国粮食市场考量,宣布暂时禁止糖与谷物出口至欧亚经济联盟国家后,中亚粮价应声大涨;在中亚外贸与能源中转上,俄罗斯的角色同样吃重,乌兹别克有高达80%的进出口通过俄罗斯领土,哈萨克则有80%的石油出口通过里海管道流向俄罗斯的新罗西斯克码头。
除了粮食、外贸与能源中转等经济工具外,俄罗斯还拥有一个重要杠杆:流向中亚的移民工汇款,也就是中亚民众前往俄罗斯打工后,汇回本国的境外收入。吉尔吉斯与塔吉克尤其明显,据世界银行数据,2021年汇往吉尔吉斯的汇款占了该国GDP的33%,塔吉克数据则是34%,其中大部分都来自俄罗斯。虽说各界起初预估战争会冲击移民工汇款,但后续发展完全相反,据世界银行2022年12月数据,以乌兹别克为例,该年前8个月的境外汇款与去年同期相比几乎成长100%,来自俄罗斯的比重占了80%;无独有偶,吉尔吉斯的2022年境外移民工汇款,来自俄罗斯的比重也创下27%GDP的历史新高。而导致这一原因的重要关键,一是卢布的持续走强,二是战争导致俄罗斯出现劳动力短缺,后者由此大力引进中亚移民工,例如取消对乌兹别克的移民工配额限制。
简言之,中国在中亚的经济影响力当然在上升,但俄罗斯的经济地位依旧强势,并拥有一些中国并不显著的政策工具,例如石油管线、粮食依赖、移民工汇款。此外中亚的本土民族主义、反俄情绪虽持续成长,俄罗斯的软实力工具依旧强于中国。以俄语为例,中亚五国自1991年起便积极推动“去俄语化”运动,但执行多年后,俄语在当地依旧强势,一来是因当地包括影视节目在内的文化产品,俄罗斯都占据强势地位;二来是因俄罗斯大学在所有中亚国家都有分校,由此吸引许多学生学习俄语,希望能在未来拥有更多就学与工作选择。
由上述现象可见,俄罗斯在中亚的结构性优势,很大程度上是历史积累而来,各国不是没有挣脱意愿,却无法一夕断绝经年累月的路径依赖:因为已拥有广大俄语人口,所以俄罗斯的文化产品与市场持续强势,最终确保了俄语在中亚的存活空间;语言因素又影响中亚移民工的目的选择,以至俄罗斯始终拥有移民工经济这一政策工具,据智库中亚晴雨表(Central Asia Barometer)在2022年6月进行的第十一波调查,在乌兹别克与吉尔吉斯,分别有高达40%和56.6%的受访者认为,俄罗斯是最具劳动移民吸引力的国家,排名第一。
经贸关系也是同一道理。以哈萨克、吉尔吉斯为例,俄罗斯是其长年最大贸易伙伴,两国更加入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据中亚晴雨表第十一波调查结果,有高达67.6%的吉尔吉斯人和55.3%的哈萨克人担忧,持续提升与中国的经济关系,可能会影响自己与俄罗斯的经济关系。此一数据在身为非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的乌兹别克虽相对不显著,却也有28.4%。
哈萨克更因关键油管通过俄罗斯,成了“挣扎有限”的典型:虽在俄乌战争爆发后屡屡“展现自主”,看似冲在中亚拒俄前线,其实是在经济上深化了与俄罗斯的联系,并且在所有联合国涉及谴责俄罗斯的投票中,投下弃权与反对票,更禁止国内举行支持乌克兰的示威游行,同时默许俄罗斯从里海发射导弹袭击乌克兰,即便导弹会飞过哈萨克领空。
另外在安全场域,俄罗斯虽然威望受损严重,却仍是中亚最主要的安全提供者,除了拥有军事基地、集安组织等历史积累优势外,北京不愿与俄罗斯进行竞争也是关键。从中国的视角来看,其近年确实通过上合组织强化了与中亚各国的安全交流,并为确保“一带一路”项目推进,也委托私人安保公司在中亚各国维护其项目安全,但在整体的安全战略规划上,除了与新疆连结的瓦罕走廊有潜在反恐需求外,北京基本上无意过度扩大在中亚的军事存在,并且认为俄罗斯的安全保护伞不是威胁,而是自己也可享用的公共财。简言之,只要俄罗斯仍是中亚最主要的域外军事大国,北京便会倾向共享这一稳定秩序,而不是积极取而代之。
归根结柢,中国虽在经济与技术方面具有可观优势,但有鉴于中亚与俄罗斯的特殊历史关系、经贸结构、安全互动,北京在可见未来内,都缺乏完全取代莫斯科的政策工具,也难成为主导中亚的政治力量,而其自身或也根本没有这一意图。毕竟从眼下的国际情势来看,中俄关系可谓来到苏联解体后的最高水平,在现有默契与互信程度上,由中俄共同协调中亚事务,总是胜过被美见缝插针。
俄罗斯在中亚具有哪些特殊优势?
粮食出口、移民工汇款、石油管线、军事存在。
为何中国并不积极取代俄罗斯在中亚的军事存在?
北京不认为俄罗斯的军事存在是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