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进出口均低于去年同期 中国外贸形势严峻
中国海关总署周一发布了10月份的进出口数据:以美元计,10月份出口金额同比下降0.3%,为2020年6月以来首次出现同比负增长,增速较上月放缓6个百分点;进口同比下降了0.7%,为2020年9月以来首次同比负增长,增速较上月下降1个百分点。
这一数字也低于各机构的预测。此前,各主要机构均预测进出口会同比增长,数字大概在0.5%到3.5%之间。
幸运的是,因为美联储加息引发美元回流导致了美元在过去一年大幅升值使得人民币相对贬值,若换算成人民币计价,10月份进出口还是勉强有所提升。不过不管怎么说,10月份的进出口同比都低于去年同期,同时也低于此前各机构预期,而且增速都较上月有所放缓,这是一个值得警惕的信号。
导致进出口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美元加息引发的国际通胀与战争等因素是导致外部市场需求下滑的主要原因;内部因为局部疫情频繁爆发,中国政府又采取了严格的动态清零措施,严格限制人员和物资流动,导致物流不畅与供给冲击也是不可低估的一大原因。
接下来,政府与企业都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搞清楚这一数据变化到底是因为外部市场需求萎缩所致,还是因为内部疫情封控导致的经济活力受损所致,到底是市场波动在偶尔一个月形成的低谷,还是因内外因素叠加已经形成了比较危险的下滑趋势。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找出解决办法。
进出口,尤其进口,现在对中国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这是因为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出口、投资和消费中,出口现在可以说是对经济增长具有关键意义的一个拉动要素。
在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这三架马车中,消费的情况现在众人皆知,至少在中国政府结束动态清零、经济活力和消费者信心恢复之前,消费都可能持续低迷。更长期的数据则要看中国政府的经济政策与整体宏观经济活力情况。
投资现在对经济的边际增长效应也已经很低,而且现在除了新能源等少数几个板块,中国企业的投资意愿普遍不高。尤其民营经济,因为需求低迷与更广泛原因导致的综合信心问题,很少有愿意做中长期投资。靠国家队在重大基建项目上的超前投资,这个效益与经济带动能力恐怕要相当长一段时间才能体现出来。
数据也反映出了上述情况。从数据上看,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官方数据明确显示,10月份,中国制造业PMI较上月回落了0.9个百分点至49.2%,跌破了50%的荣枯线,打断了连续两个月的回升势头。
其中,PMI进口分项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至47.9%。主要进口大宗商品中,原油涨幅收窄,铜、铁矿石、动力煤跌幅扩大。这些数据变化都反映出现在国内制造业的情况很不令人乐观。
另外,财新11 月 3 日公布的 10 月服务业 PMI也录得了 48.4的低值,比上月的 49.3 低 0.9 个百分点,这已经连续第二个月落至收缩区间,为 6 月以来最低。
因为11月全国多地疫情散发和防控措施收紧等影响,接下来服务业景气度恐怕还会进一步下降。
所以对中国经济而言,进出口,尤其出口,现在是关键中的关键。稳住出口,在一定程度上就等于稳住了经济增长。
事实上中国政府对此也高度重视。中国商务部于9月底也在官网发布《支持外贸稳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六大项措施,包括保生产保履约、积极支持企业参加各类展会抓订单、进一步促进贸易畅通等内容。
中共二十大前后,中国各主要领导人也一直在展现开放姿态,尤其国务院主官经济与进出口的高级官员一直在强调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要求外贸大省要更好发挥挑大梁作用,拿出具体措施,努力保持外贸运行在合理区间。其目的就是希望保住出口这架马车,使出口能继续发挥起稳增长、稳就业的作用。
不过坦率说,因为外部需求下滑,在全球经济因为通胀和战争等因素可能进一步收缩,同时中国也声言将“继续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的情况下,能否稳住出口是一项很有挑战性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