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为安倍晋三立铜像 谁还记得被“国有化”的钓鱼台?

撰文: 张钧凯
出版:更新:

9月27日下午日本政府为遇袭身亡的前首相安倍晋三举行国葬,台湾方面派出“立法院”前院长苏嘉全、王金平,以及驻日代表谢长廷参加。传媒关注的焦点,则放在了国葬礼以“台湾”唱名,将之解读为“台日友好”的具体象征。

为安倍立铜像表达感恩之情

借由缅怀安倍晋三而在台湾掀起的“感念”之风,还刮到了南部的高雄。高雄一间供奉二战期间遭美军炸沉日舰阵亡官兵的“红毛港保安堂”,打造了一座安倍晋三纪念铜像,一侧竖立了刻有安倍手书“台湾加油”的奇石。9月24日,台湾“监察院”院长陈菊、民进党立委许智杰,以及该堂主委张吉雄等人,共同为铜像揭幕。揭幕后,保安堂居合道剑士举武士刀,向安倍晋三铜像致敬,参与民众纷纷献花致意,甚至有人行跪拜大礼。

从现场照片来看,揭幕仪式背板设计以富士山为主题,还能看到象征日本军舰官兵145位亡灵的灯笼。主办单位找来友人“自发性”穿着台湾宪兵制服担任标兵,称是“为了让活动更隆重”,后方则插满印有日本军旗图案的亡灵姓名布旗。受蔡英文倚重而曾任“总统府”秘书长的陈菊致词时表示,“安倍对台湾最大贡献就是把台湾问题国际化,突显台湾国际战略地位”,打造安倍纪念铜像“让全世界知道台湾人是感恩族群,感谢安倍晋三对台湾社会的贡献”。

这场被台湾传媒形容为“既庄严隆重又温馨感人”的揭幕仪式,确实成为当日新闻话题之一。随着国葬日接近,台湾社会因复杂历史以及对大陆敌意而交织产生的日本亲近感,包括由于安倍“挺台”形象而生的孺慕之情,因此又被政治人物调动了起来。

安倍强势宣示钓岛属于日本

就在安倍铜像风光揭幕的翌(25)日,台湾街头上另一场与日本有关的行动,则显得相对落寞许多。位于台北市庆城街的“日本台湾交流协会”前,当天上午聚集了数百位台湾民众,其中不乏来自台湾各地的渔民代表,他们向日本政府诉求“护我海疆 保我渔场”、“传统渔场 不容侵占”,还有写着“钓鱼岛我们的”、“为生存护渔权”等红布条。

这场“讨海护渔”抗议行动,由台湾“钓鱼台教育协会”与“宜兰县渔民权益协会”共同发起。背景则是缘于十年前的2012年9月25日,世代在钓鱼岛传统海域捕捞为生的宜兰渔民,发动近百艘渔船赴钓鱼岛(台湾称“钓鱼台”)海域宣示主权;十年后,为了纪念当时宜兰渔民的英勇行为,也为了纪念50年前风起云涌、以台湾和香港海外留学生为主体的“保卫钓鱼岛运动”(保钓运动),而有了如今的这场集结。

+1

十年前发生了什么事情?在政治人物扬起“台日友好”大旗下的台湾社会,恐怕已被多数人遗忘。2012年4月,时任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突然发起“众筹”的“购买尖阁诸岛(钓鱼岛)”计划。当时即有观察人士指出,此举乃是要逼使日本政府出面“收购”,完成日本对钓鱼岛从“主权宣示”到“所有权”的“国有化”进程。果不其然,野田佳彦政府决定以日本政府名义、耗资20.5亿日元“收购”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并于该年9月11日支付款项,正式将钓鱼岛“国有化”。

斯时已经决定竞选新一任自民党总裁的前首相安倍晋三,随即表态日本政府在完成“国有化”之后,必须在岛上设置政府机构,体现对岛屿有效管理,他并研判“中国不会对钓鱼岛发动武力攻击”。日本“国有化”钓鱼岛掀起中日关系新一轮风暴之后,继任首相的安倍晋三态度强硬,宣示“尖阁诸岛是日本的领土,没有任何交涉的余地”。

中国海警船常态化巡航钓岛

保钓运动出身的时任台湾总统马英九,在此轮争端后将重心转移到与日方交涉签订《台日渔业协议》,他还提出了基于“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和平互惠、共同开发”等原则的“东海和平倡议”。

不过台湾渔民的真实声音并不如官方政治宣言来得那么“简单”。台湾成功大学公共卫生研究所特聘教授、钓鱼台教育协会理事长陈美霞,在一篇文章忆述了当时台湾苏澳渔民得知日本“国有化”钓鱼岛消息后的最直接反应:

2012年,日本要将钓鱼岛国有化,当这个消息一传出来之后,苏澳的渔民其实承受很大的压力。因为对渔民来讲,钓鱼岛还不是日本的,台湾渔民就已经被驱离成如此的情况,如果钓鱼岛真的变成日本的,那么渔民究竟应该要去哪里捕鱼呢?当时渔民都有一个共识,就是一定要守护钓鱼岛的主权,绝对不能让日本把钓鱼岛国有化。

日本单方面的“国有化”做法,确实进一步激化了钓鱼岛周边海域的地缘汹涌波涛。来自大陆的中国海警船形成了“常态化巡航”,光是2021年的统计资料,中国海警船编队巡航钓鱼岛总天数高达332天,其中有40天进入12海里的领海范围之内;连续不间断巡航的总天数也达157天。而今(2022)年截至9月11日为止的统计资料,中国海警船编队巡航钓鱼岛已达238天,其中有27天进入领海范围,连续不间断巡航天数则有138天。

在钓鱼岛海域领海巡航的中国海警船。(“钓鱼岛──中国的固有领土”网站)

中国海警船编队巡航钓鱼岛,可说是以实际行动打破日本片面的主权管辖宣示,而且就中日双方的舰艇吨位、数量、装备对比来看,中国的“常态化”巡航也收到了令日本巡视船疲于奔命的效果。北京类似的做法还延续到了应对美台借由“台湾牌”虚化一中、挑动台海之上,“常态化”的军演反而更为具体地助于中国就台湾问题宣示主权意涵。

为了友日却自失钓鱼岛立场

2016年上台的蔡英文政府,“保主权”的口号仅仅对准了海峡彼岸,至于被视为“抗中盟友”的日本,恐怕不包含在其“保主权”的话语之内。2020年6月,日本冲绳县石垣市议会通过提案,将钓鱼岛列屿行政地区名称从“登野城”改为“登野城尖阁”,引起台湾渔民极大的愤慨。为了反制日方举措,宜兰县长林姿妙邀请蔡英文一同登上钓鱼岛“挂门牌”,以宣示钓鱼岛主权。蔡英文一方面声称“钓鱼岛属于中华民国的领土,是我们主权范围所及”;另一方面又希望台湾民意情绪能够降温,“更重要的事是现在区域情势很复杂,我们必须保持冷静”,“能够维持区域和平稳定”。

尽管蔡英文已以总统之姿发话,但实际在第一线处理对日外交的台湾驻日代表谢长廷却在Facebook发文,指“1971年6月,美国宣布把钓鱼岛列屿和琉球交与日本管领。并于一年后的5月15日执行,从此日本有了事实管领权”。同时还把责任的皮球踢给早已作古的蒋介石政府,质疑“当时中华民国政府做了什么抗议?”

日本前防卫大臣石破茂率领“思考日本安全保障议员之会”2022年7月27抵台展开为期四天的访台行程。图为28日石破茂与蔡英文在台湾“总统府”会面,两人交换礼物。(AP)

同年9月,台湾苏澳籍渔船在钓鱼岛西方12海里作业时,遭到日本保安厅公务船冲撞,引发台湾民情激愤。由于台日双方的说法有所出入,日方认为是台湾渔船侵入钓岛12海里,公务船才会上前驱赶。结果谢长廷厘清真相的方式,反而是引据日方的说法。台湾民间对于他的立场既不解又无奈,从而只能戏称其为“助日代表”。

一直到2021年,日本政府公布《2021年度防卫白皮书》,白纸黑字载明“钓鱼岛毫无疑问是日本的,韩国的独岛也是日本领土”。相较于韩国外交部马上抗议,台湾“外交部”却只对日本关注台海“表示高度欢迎与由衷感谢”,绝口不提钓鱼岛主权问题。此外,被台湾政治人物和媒体封为“史上最友台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其卸任后的2021年12月1日接受台湾“影响力论坛”邀请发表演讲,一边宣扬“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即日美同盟有事”的主张,一边却又强调“尖阁诸岛”是日本的领土。

更令人诧异的是,2022年7月27日日本跨党派国会议员组团访台,日方前防卫大臣石破茂在30日的记者会上宣称,钓鱼岛是日本固有领土,因此不会有台湾、日本共同应对问题。31日蔡英文不但对此不置可否,还对日本国会议员访问团表达感谢。

恩泽情感无助于渔民生存权

台湾官方在钓鱼岛问题上的表现不断退缩,推缩到“一言不发”的地步。这也难怪9月25日台北街头的“讨海护渔”抗议行动现场,钓鱼台教育协会理事长陈美霞站在日本驻台机构的大门前,痛陈“现在的执政党,保护主权、渔权软弱无力,落实主权教育无方”。她呼吁,只要不公义存在的一天,所有要保卫钓鱼岛的人就会持续地到现场抗议。

中国官方设立的“钓鱼岛──中国的固有领土”网站,详列2015年9月至今中国海警编队在钓鱼岛领海巡航纪录。(截图自“钓鱼岛──中国的固有领土”网站)

在渔业界服务数十年的苏澳区渔会前总干事林月英说,渔民去钓鱼岛就像去自家的厨房、相当自然,这是苏澳渔村家庭世世代代的生活记忆。但自从日本实施200海里经济海域,片面纳入钓鱼岛海域后,一切就变了,台湾渔民在自己的领海捕鱼,竟遭到日舰喷水柱,甚至直接逮捕,要求缴付赎金,才会放人。数十年间日本欺压台湾渔民,几乎要断了台湾渔民的生计,导致渔民在2005年群起反包围日舰,2012年渔民们顶着八九级风浪出海直奔钓鱼岛海域,挺进2.1海里,对日直接宣示主权,台湾渔民们保卫钓鱼岛的坚决意志,可见一斑。

而前往声援渔民的台湾劳动党主席吴荣元,则将钓鱼岛问题与地缘政治关系连系起来看。他认为,“钓鱼岛是我们的,但今天还需要费力在此呐喊、争取,这是历史的悲哀!正是因为钓鱼岛的主权被出卖了、被侵占了。”他说,“在当今严峻的两岸关系以及中美关系下,今天这场活动有相当特殊的历史意义,台湾的渔民以及钓鱼岛是两岸同胞要共同保护的,这是一场持久战,希望大家共同团结,让帝国主义者们知道,我们是寸土不让,也要努力保障渔民更好的生计。”

回顾日方“国有化”钓鱼岛十年以来的历史脉络,可以看到,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时,中日关系由于钓岛争端陷入冰封,经过十年的岁月流转,中国在钓鱼岛海域透过常态化巡航掌握了主动优势。于今迎来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钓岛问题的政治现实比拚,进入了截然不同的地缘新格局,挑战着中日关系和区域稳定。

至于作为当事者之一的台湾,则在主政者“台日友好”、“联日抗中”的政治动员与亢奋想像中自我边缘化,越来越像是一位“局外人”。涉及生存关头的台湾渔民呐喊,也在安倍晋三铜像揭开的“恩泽情感”政治中被稀释和淡化。渔民的心声,何时才能传进沉浸在“国境之南”喜悦之情的台湾当政者耳中呢?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