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戈尔巴乔夫、英女王接连去世 中国舆论不同调
英国白金汉宫宣布,当地时间9月8日下午,英国女王伊利沙伯二世在苏格兰巴尔莫勒尔城堡逝世,享年96岁。在白金汉宫宣布英女王去世的消息后,查尔斯王储立即继位成为英国国王,卡米拉成为英国王后。
在英女王去世前,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前苏联最后一任总书记戈尔巴乔夫陆续去世。从安倍到戈尔巴乔夫,再到今次的英女王,中国舆论场均有所感,但关注热度并不同调。
安倍在当街被刺杀后,在中国网络舆论场引发轩然大波,有极端者甚至表示要“庆贺”,毫不掩饰“幸灾乐祸”之感;同样不出意外的是,这样的“中国网民声音”很快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溢出新闻”,乃至有媒体在当天的外交部记者会上将问题抛给发言人赵立坚,换来“不予置评”的回应。之所以安倍去世能引发轩然大波,一方面在于其戏剧性的死亡方式,另一方面则源于中日之间不可调和的历史问题,以及安倍在中国议题上的姿态。
紧随其后去世的戈尔巴乔夫,作为前苏联最后一任总书记,在中国本来就是一个评论两极的人物,故此来自中国网络舆论场的关注热度虽然稍逊色于安倍,但严肃的讨论也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更大的背景在于,苏联一直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面镜子,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也经常被人们用以比照差不多同一时间开启的邓小平改革,所以中国关注戈尔巴乔夫去世,实则在关注中国自身,并试图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再次追问:中国接下来要怎么改革开放,才能避免重蹈苏联覆辙,犯下颠覆性错误?
再回到今次英女王去世,中国舆论场的关注多集中在花边,比如英女王当年访问中国参访故宫、长城的场景还原等等,且热度明显不如安倍、戈尔巴乔夫。巧合的是,9月9日恰逢毛泽东逝世46周年,包括《人民日报》、《环球时报》在内的主流媒体在追思毛泽东,亦有一些网民表示“比起哀悼英女王,更该追思毛主席”,所以可以预料,英女王去世很难在内地掀起太大关注度,热度也很快即会消退。
总体而言,不管是安倍还是戈尔巴乔夫,亦或是英女王,虽然放在一定的历史长度和方位,他们都无疑是带有符号意义的人物,但对旁观者而言,他们都只是载体。用中国人更熟悉的《红楼梦》里面的人物来对照,英女王像极了“贾母”,位高权重、受人尊敬、和蔼可亲,是“大家族”的符号人物,见证了“大家族”的起兴与及其死后家族不可避免走向的“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在《红楼梦》中,贾母去世之后,贾府很快由盛而衰,贾府背后的清王朝也在经历康乾盛世后走向衰弱。从这个层面来看,英女王去世,一个小时代确实结束了,只是大时代还在继续,就像清王朝之后,中国进入新的历史周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