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文宣黑马”·三|二十大后中共宣传怎么变
导语:提到中共的宣传,不管是内部还是外部,都有不少批评。言论空间不断限缩、动辄删帖封禁账号、外宣内宣化等等问题,始终饱受诟病。鉴于在国际舆论场域主导权和话语权先天不足,再加上中共文宣系统始终未能跟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步伐,故往往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在意识形态斗争愈发严峻的今天,该如何打好舆论战,成为中共必须面对的挑战之一。基于此背景,《香港01》以浙江省委宣传部主办的微信公众号“浙江宣传”为样本,来探究中共宣传正在发生的变化,以及二十大之后可能的改革方向。此为第三篇。
一段时间以来,浙江省委宣传部微信公众号“浙江宣传”成为了中共庞大宣传体系中一个引人关注的账号。翻看“浙江宣传”发布的内容,有不少让人耳目一新之处。
9月9日,“浙江宣传”发文《文艺批评,说真话为何这么难》表示,“能照出真实模样的镜子必须是亮的,有利于治病的良药大都是苦的”,“文艺批评,要求直面问题,剖析之、解决之”。文章认为,“不批评,成了批评的‘一般面孔’”,“这种现象,小而言之,放弃了批评的担当,对创作有百害而无一利;大而言之,混淆了社会审美标准,对文化生态带来隐忧”,“让文艺批评说真话,要给评论家壮胆撑腰”。
8月9日,“浙江宣传”在《传统媒体为何难留年轻人?》一文中主张:“互联网和新媒体告诉我们,玩法变了,生存法则和竞争规则变了。这需要体制机制的变革,需要适应互联网的年轻人和做事方式,需要非常强的学习力和创造力……特别是要大胆打破论资排辈,摒弃经验主义论,为年轻人松绑,让年轻人去担当创造。”
6月27日,“浙江宣传”在《别让一个负面热点害了一座城》一文中反对“阻止媒体发声、到处删帖”的舆情处置方式,主张“把工作全方位全过程做好是前提”。
上述种种,在某种程度上揭示出在今天这样一个民众权利意识日渐觉醒、中国人的视野和认知发生很大变化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共宣传工作只有与时俱进,革新表现形式和风格,遵循互联网传播规律,避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才能赢得人心。
在中共革命时期,为何远离政治经济中心的延安,能吸引那么多年轻人和革命者?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那时候的中共宣传工作抓住了当时中国的社情民意,并且表现形式和风格为许多阶层和群体喜闻乐见,深入人心。在改革开放初期,为何经历反右、大跃进和文革创伤后,中共宣传能快速团结民众向前看?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那时候的宣传工作总体上趋于宽松、包容、开放,符合人性、实事求是。
过去一些年,中共宣传工作陷入困境,既难以有效团结各阶层,被不少人质疑自说自话、八股、保守,又经常陷入“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两难,在网络治理时存在一封了之的路径依赖。这背后固然是许多深层因素叠加影响的结果,但至少反映出目前中共的宣传工作已经明显有些不尽人意,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进步和发展不匹配,未能达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第五个现代化”要求。
尤其是近年来的网络治理,由于持续收紧,管控过于严厉,超出必要范围,已经对社会活力、社会多元、人民言论表达权造成明显抑制,不利于改革开放往纵深发展。
犹记得2018年“跪求体”“哭晕体”“吓尿体”等浮夸自大文风频现时,人民网曾推出“三评浮夸自大文风”系列评论,揭示出中共宣传体系自我改进的迫切性。
目前,距离中共二十大的召开只有一个月左右时间。从时间窗口来说,希望二十大后中共宣传工作能总结过去多年的经验教训,就像“浙江宣传”所主张的那样,警惕“低级红”和“高级黑”,回归实事求是,改革表现形式和风格,遵循传播规律。
除此之外,应该认识到,互联网已经是客观存在的最大思想市场,对待不同观点不能一禁了之,而是要以理服人,要懂得宜疏不宜堵塞的朴素道理,任何宣传只有真实、有说服力、符合人性,为人民福祉着想,才具有可持续性,经得起世道人心检验。从长远来看,中共宣传应该如同中国经济那样建立一种混合、多元的体系,让官方宣传、市场化媒体宣传、人人皆可发声的自媒体宣传在有序开放和宽松的大环境下相互补充和监督,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才能接近“第五个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