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台湾最后一哩路 “和平”不是没有期限的
解放军大规模围台军演过后,北京接连出手《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又公布萧美琴等七人入列“台独”顽固分子清单,政治效应仍在发酵,“武统”一词成为了不再遥不可及的话题。英媒《经济学人》近期以解放军飞行员俯瞰台湾作为封面照片,配上斗大标题“目标:台湾”(Target: Taiwan),也有台湾媒体制作封面专题“2027台海终须一战”,无不让“和平”或“战争”选项的迫切感,走进了看似“无感”的台湾社会的内心深处。
“和平”和“避战”成为了近来台湾许多有识之士奔相呼吁的主要诉求,无论在报章媒体或是座谈研讨会等场合,带着悲愤与急切之心,甚或以俄乌战争之惨烈作为借镜,希望唤起台湾民众看到局势恶化的现实,试图为快速驶向战场踩下煞车。
在中国大陆,“和平”依旧是对台主旋律。第三份台湾问题白皮书,重申了“愿继续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而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协会”)副会长孙亚夫最近接受大陆媒体《中国新闻周刊》专访时,则以“要和平,那就不能要‘台独’”作为解读,指其收集了台湾方面对于北京反制佩洛西(Nancy Pelosi,又译作裴洛西或波洛西)访台相关行动的反应,从不同看法中看到了“台海要和平”的这一个共同点。
统一成为比和战更优先的课题
不管两岸分别使用的简体字和繁体字,“和平”两字写法都是一样的,但想法和感受却出现了明显的“温差”,可以说是“一个和平,各自表述”。台湾方面无论蓝绿都在谈“和平”,有的想要“和平维持现状”,有的想要“和平台独”,究其本质其实目的只有一个:“和平拒统”。但北京所说的“和平”,目的很清楚就是为了“统一”,所以白皮书白纸黑字写着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的不只是“和平”,而是“和平统一”。
更重要的是,北京“统一”的目标固定且明确,但手段方式可以根据具体的形势有所变换调整,更直白地说,是和武并用、相辅相成。因此不能只看到“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这句话,还必须看到后面的但书:“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绝非针对台湾同胞,非和平方式将是不得已情况下做出的最后选择。”
北京展现出强烈的统一决心与意志,台湾则在主政者的引领下走上“拒统”之路,要想避免矛盾走向激烈的冲突,对于台湾来说,摆在眼前的首要课题其实是如何面对“统一”,先回答了这个问题,接着要面对的才会是如何“和平避战”。否则空言“和平”,或者是拚命渲染“战争”,都像是对自身真实处境的一种“断章取义”,更像是新加坡副总理黄循财所形容的“梦游”状态,踏入危局却不自知。
武力非绝对但和平亦非无期限
第三份白皮书关于“和统”或“武统”的论述,在孙亚夫看来,关键在于“非和平方式将是不得已情况下做出的最后选择”这句话。他进一步解读“最后选择”这四个字的玄机:“就是到了那个时候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了,最后才选择使用武力和采取断然措施。此前我们还是争取和平统一。即便现在我们具备军事封控台湾的能力,仍然努力争取和平统一。这就是我们的态度。”
换句话说,为了实现国家统一,不见得一定会兵戎相见,但和平也不是一定没有期限的。尤其是今天北京已多次宣示两岸分裂“总不能一代一代传下去”,再加上外部局面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包括美国全方位压制中国崛起,又利用“台湾牌”联手拒绝接受“九二共识”的民进党政府挑动台海,因此北京在军事方面的应对与准备当然也会比过往任何一个时期都往上提升。
孙亚夫在专访提及,“由于‘台独’现实危险性的升高和外部势力干涉强度的加大,我们必须在军事方面做好准备,要表达我们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会被迫使用武力方式和其他必要措施。”可以看到,此次在内地军事专家眼中展现“抵近台湾形成合围状态”的军演行动,借用孙亚夫的话来说,就是用“一种‘台独’势力、外国干涉势力能够听得懂、能够受到惊醒的语言”,也就是透过军事力量,预演“不得已情况下做出的最后选择”。
谁放任和平超过“赏味期”?
从历史脉络来看,以1981年“叶九条”为标志,两岸逐渐放下军事壁垒,以和平为共识和号召,打开过去对彼此紧闭的大门,再进一步走向和平发展的民间大交流阶段。于今北京迈开的统一步伐,基本已让台湾和外界感受到时程已在提前,积极对台提出“两制台湾方案”倡议、写入中共第三份历史决议的“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以及第三份台湾问题白皮书,“新时代”三个字恐怕就透露了时间表,意味着台湾问题将会在“习时代”得到最终解决。
那么“和平”在当下阶段所象征的意义,既有中美实力对比的考量,又或者是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首任副秘书长石齐平接受《香港01》专访时所言的“站在中华民族立场,尽一切努力做到‘仁至义尽’”,同时更代表着指向统一终点站的铺路砖。北京要确保统一“最后一哩路”的畅通无阻,以“武统”作为“和统”后盾的积极意义,在此时此刻,也比过往任何一个时期来得突出,甚至是明摆着放到了台面上。呼唤谈判的白皮书,紧接在围台军演后推出,其所释放出来的讯息可谓不言而喻。
也就是说,就算“和统”仍然是北京的大政方针,但“和平”是有期限的,“不得已情况下做出的最后选择”,即意指和平“赏味期”有可能走到别无选择的最后一天、最后一刻。然而,既然是有期限的,也代表着还有一定的时间空间得以争取和平,而不是像台湾一些不负责任的政客,把“战争”跟“武统”描绘为唯一的选项,却刻意不提“保鲜期”还有很多可能性。北京透过白皮书端出了自己的菜色,台湾的菜色又在哪里?
“抗中保台”四个字说起来很轻松,但是就像台湾“国安会”前秘书长苏起所担忧的,会不会结果根本是“抗中害台”呢?因为无视现实的一厢情愿,幻想在西方“民主”阵营“德不孤必有邻”,把北京的“和统呼唤”当成是“纸老虎”的马耳东风,等于就是两手一摊把“和平”直接放到过期。一旦“和平”成了“过期品”,究竟会爆发一场难以想像的高强度战争,还是启动“以武逼和”的进程,至今没有人能够说得准。倘若不愿意走到这一步,台湾终究需要谨慎思考“统一”这道题,如何才能真正的“给和平一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