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馆内赛事屡破奥运记录 “冰丝带”缘何造就最快冰面

撰文: 孙圣然
出版:更新: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是为北京冬奥会及冬残奥会打造的永久性室内场馆,其作为今届冬奥速度滑冰项目的主要举办场馆,截至2月12日已有7面金牌诞生,而每项赛事的冠军成绩均打破了奥运记录。那么,“冰丝带”究竟具有怎样的“魔力”?打造“最快的冰面”又运用了哪些科技呢?

2月12日,在速度滑冰男子 500 米决赛上,高亭宇以34秒32的成绩打破奥运会纪录夺冠。(Getty Images)

据《科技日报》报道,“冰丝带”冰面面积为1.2万平方米,是亚洲最大的速滑奥运场馆,馆内冰面建设被列为“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其中,建设者创新性地采用了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使“冰丝带”成为奥运历史上首个使用该项技术的速滑馆,亦造就了“最快的冰面”。

该项目负责人李久林介绍,“冰丝带”采用了具有最佳环保性和安全性的二氧化碳制冷剂,其ODP(破坏臭氧层潜能值)为0、GWP(全球变暖潜能值)为1,是可持续性最好的冷媒之一,不仅能够为冬奥会比赛提供温度高度均衡的冰面,同时还可以使国家速滑馆碳排放量接近于零。而与传统制冷系统相比,能效提升了20%以上。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新华社)

“冰丝带”还配有一套场馆智能化能源管理系统,为制冰产生的废热用于除湿、冰面维护、场馆生活热水等,全冰面模式下每年仅制冷部分就能节省逾200万度电。“冰丝带”在整套系统的运作下,使整体冰面的温差不超过0.5摄氏度,意味著整个冰面赛道硬度一致,有利于运动员滑出好成绩。

除了冰面,冰面之下也有技术的运用。1.2万平米的冰面之下铺设大量不锈钢管道,通过分模块控制单元,可以根据不同项目分区域、分标准进行制冰。李久林介绍,制冰工艺管道设计压力高,均采用无缝不锈钢管,施工工艺环节之多,没有先例可循。这亦为建造“最快的冰面”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