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盘价格插水惹业主维权 将有更多城市推“限跌令”?|时事焦点
今年以来,内地一线城市纷纷升级调控政策让楼市降温,部分三四线城市却正在迎接“逆向”调控,发布“限跌令”以阻止房企以低价卖楼。
究竟“限跌令”的来龙去脉如何?房企以低价卖楼的原因又是甚么?内地舆论对“限跌令”有何正反意见?本文将为大家一一分析。
今年8月21日,湖南岳阳发文规定商品房销售的实际成交价格既不能高于备案价格,也不得低于备案价格的85%,成为了第一个祭出“限跌令”的城市。
其后,云南昆明、河北唐山、辽宁沈阳、湖南株洲等地先后召开座谈会,强调要加强市场监督管理,遵循房地产市场发展规律,严防恶意降价,扰乱市场秩序,立即停止违规销售行为,下架所有涉嫌低价销售的楼盘信息。
媒体之所以称各地政府这一系列做法为“限跌令”,是因为部分房企或中介在降低销售价格并明显低于市场正常价格时,受到了官方约谈或制止。
据陆媒《澎湃新闻》统计,截至目前,包括湖南岳阳、湖南株洲、江苏江阴、山东菏泽、云南昆明、辽宁沈阳、河北唐山等7个城市公布房价“限跌令”,主要都是三四线城市,但也包括昆明、沈阳这些二线省会城市。
其实这并不是内地第一次祭出楼价“限跌令”。每次楼市回调,开发商都会涌现“降价潮”。2014年、2017年、2019年等年份均有城市出台类似限制政策,也主要是以部分三四线城市为主。
昆明有楼盘价格插水 业主维权
究竟在推出“限跌令”前,这些城市的楼市出现了甚么怪象?据《华夏时报》报道,岳阳市住建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在今年5、6月份,一家开发商将旗下三个楼盘从备案价8千元(人民币,下同)/平方米左右降至5千元/平方米左右进行销售,造成市场混乱,引起在降价前置业的市民的心理不平衡。
《每日经济新闻》的报道则指,昆明一个楼盘的原价为1.6万元/平方米,部分高价单位达到1.9万元/平方米,开发商却在8月初以特价单位名义将售价降至约1万元/平方米。若以原价为1.6万元/平方米计算,降幅达37.5%。如此大幅度的降价引来了前期置业者维权,前期置业者集体到售楼部向开发商讨说法,甚至要求“集体退房”。
《时代周报》的报道指,沈阳一个楼盘推出部分特价单位,原均价1.1万元/平方米的住宅项目,特价单位降至8千元/平方米。
楼市分化明显 三四线城市预防暴跌
截至目前,公布“限跌令”的城市多是三四线城市,都处于市场下行趋势,库存压力大且市场去化缓慢。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目前楼市分化现象明显,一、二线城市预防暴涨,三、四线城市则在预防暴跌。”
以唐山为例,据克而瑞环京统计决策系统统计,本年1-7月,唐山实现成交金额202.73亿元,同比下降31.24%,成交均价9941元/平方米,同比下降9.19%。7月份唐山成交价回调,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25.4万平方米,环比减少18%;成交均价为9475元/平方米,环比下跌7%。
昆明方面,克而瑞数据显示,今年8月主城商品房成交82.61万平方米,环比下降4.4%,同比下降34.58%,成交量仍处于低位运行。整体成交均价为10442元/平方米,环比下降4.29%,同比下降21.03%。
房企回笼资金压力加大
这一波房企降价销售背后的原因为何呢?回笼资金压力加大是原因之一。据同策研究院的数据,今年房企到期债务规模达到1.2万亿,月均超过1000亿。第二季度房地产行业平均负债率为77.85%,较第一季度下降了1.34个百分点,较提出三道红线的2020年下降了1.23个百分点。这说明调控的效果开始显现,房企都把降低负债,优化三道红线当做首要战略。
同策研究员研究总监宋红卫指出,自7月份以来,整个房地产行业进入下行渠道,资金回笼较难,偿债的压力凸显。为了现金流,降价销售,以价换量,成为不少房企的选择。
库存去化缓慢
房企降价销售的另一个背景是伴随著成交下滑,市场去化更加缓慢,库存压力增大。例如据中国房地产决策咨询系统数据显示,截至8月,昆明库存1129万平方米,消化周期19.9个月;唐山主城区新建商品房库存586.36万平方米,去化周期更是高达40多个月。
有官方背景的中国网的分析指,纵观全国楼市,存在库存压力大、去化缓慢情况的并非只有个别城市,可以预见,未来随著政策收紧效应显现和整体市场继续下行,不排除更多城市出台“限跌令”。
警惕“限跌令”的副作用
关于“限跌令”措施,其实内地也存在正反两面的声音。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房企为了尽快回笼资金采取以价换量的方式可以理解,但部分房企打起价格战的主意就值得警惕了,“如果房企无序降价,可能会引起业主的反对,造成很多新的情况和问题,类似砸售楼处的现象。同时,如果房企无序降价,则会干扰营销秩序,对于同类房企的业务开展会有冲击”。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也指出:“如果不实施限跌令,任由开发商降价,可能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状况,品质最差的项目会先启动营销策略使价格下跌更厉害,而品质好的反而卖不出去,这是不公平的。”
不过也有意见指出要警惕“限跌令”的副作用。财联社的时评表示,在“三道红线”压力下,不少房企都把“活著”作为经营目标,努力加速房款回笼,来缓解资金链压力。对房企来说,“限跌令”会导致在市场调整过程中无法及时回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