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陈清泉|电动车中国不怕“卡脖子” 倡国家之间勿恶性竞争

撰文: 姜庚宇
出版:更新:

被誉为“亚洲电动车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日前回到香港,参加由工程及科技学会(IET)举办的150周年嘉年华,并接受《香港01》记者的独家专访。
本次访问共有四篇报道,此为第三篇。

科学家有祖国,科学无国界。科学是无止境的。哈佛大学校徽上的拉丁文“Veritas”,就是告诉所有科学家,要去追寻真理,把自然界的规律找出来,造福全人类。

在印尼长大、在北京清华大学念书,学术生涯游历中美欧等地的工程学巨擘陈清泉,被问到近年来中美在科技领域的竞争时直言,国家之间的科技竞争是正常的,但要良性竞争,因为竞争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世界的进步:“不能恶性竞争,不能用政治大棒来干预。”

美国政府去年开始,针对中国留学生收紧签证安排。(Getty Images)

中美都要开放包容吸人才

陈清泉相信,中美之间应该增进人才和技术的交流,应该扩大开放。他举例道:“二战前美国有移民优惠政策,于是有了爱因斯坦等。美国为甚么强大、为甚么取代英国的地位?不就是因为它吸纳了全世界的人才吗?”,“如今美国材料科学最厉害的是一些华人,矽谷的清华校友会有超过两万人”,强调开放的人才政策对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会带来贡献。

“大家互相学习、借鉴、合作共赢,美国不能自闭门户,中国也一样,在吸引人才的政策方面要更加开放、包容”,陈清泉说道。

2021年8月14日,陈清泉在出席工程及科技学会(IET)150周年嘉年华活动后,接受《香港01》独家专访。

电动车不靠外国 陈:我非常有底气

然而近年中美贸易战、科技战乌云密布,美国出手限制中国企业取得芯片。陈清泉被记者问及看法时表示,中国电动车绝大部分技术是自主,“我们一开始就走自己的路,专注搞纯电动(EV),所以纯电动比他们厉害。从一开始的小型、低端,到现在进入愈来愈高端的市场”。

系列报道(一):专访陈清泉|美引领电动车死而复生 他40年前一言令中国跟紧脚步

系列报道(二):专访陈清泉|中外电动车领域各有长短板 切记韬光养晦勿自满

他指出,尤其是现在面对气候变化问题,纯电动车对环境贡献大于混合动力。“这证明中国的路线对。中国的电动机、电池这主要的两个零部件都是自己的。外国不能‘卡脖子’的”。

在芯片方面,他指出中国如今也可以自己做车用芯片,“而且对中国大多数公司,美国还没有制裁汽车用芯片。”陈清泉表示,在电动车领域“我们主流是靠自己,不是靠外国,这个我非常有底气!”

2017年8月,陈清泉领衔的“陈清泉院士科创中心”在北京未来科学城落户。(图取自中国矿业大学网站)

科学家不退休:心在跳就继续奉献

谈到个人规划,陈清泉说,科学家的使命就是追求真理,即便自己已经80多岁,但“科学家只要生命还在、心脏还在跳动,没有阿兹海默症,那就不存在退休,就要继续寻找世界的规律。”

近年来,他在北京成立了陈清泉院士科创中心,并在德国、瑞典、加拿大、韩国、土耳其设立分中心,目标是打出品牌。他期待能够统筹全球的技术(人才)、政策、市场、金融,大家一起发挥所长、贡献科学、创造价值。他说,要将奥林匹克的精神应用到科技,发扬全球五色的科学家的团结、合作和友谊,探索自然、追求真理,为全人类谋福祉。

陈清泉说,中心不仅要做好电动汽车,还要打造智能能源、智能交通,为全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他还不忘提醒:“可持续发展、解决气候变化一定要全球合作才能实现,如果靠一个国家哪怕再强大也行不通的。全球化是任何势力不可阻挡的,是符合全球人民利益的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