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有战事|赖清德的“团结国家十讲”非常危险
赖清德正利用各社团平台在全台做巡回演讲,他声称此举是为了团结“台湾”民众抵御“中国”并吞威胁,守护民主台湾成果,捍卫台湾主权。至7月1日,他已经发表了十篇演讲中的前四篇,分别为国家、团结、宪政体制和国防。
透过该系列演讲的总标题和各子题目的设定,以及其宣扬的目标主题即不难发现,这个系列演讲可以说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台独演讲。而进一步分析其已经发表的几篇演讲内容就更可以发现,它比赖清德在去年“5.20”上任演讲时抛出的“新两国论”演说更独、更具蛊惑性和煽动性。
整体来看,这几篇演讲的危险性在于:第一,他围绕建立和巩固台独认知这个目的,将民进党的台独歪理邪说从历史、文化、法理、政治等层面进行了系统梳理、杂糅,或对历史断章取义,或对文化移花接木,或摘取台湾中有利于台中有利于独一论的片面论性文件。对于不了解或不充分了解相关历史、文化,或法律、政治决议的台湾人,尤其是台湾年轻人来说,完全能达到混淆视听,建立或巩固台独认知的效果,对两岸统一和统一后的治理与国家、民族认同建构贻害无穷。
第二,他以台湾作为主权国家定位,把台湾和中国对立起来,抓取从长毛像到南岛语系,到联合国2758号决议文等每一个可以被台独操弄的元素,将大陆与台湾从历史、族群、社会、文化等领域进行全面脱钩,试图建立一个完备的台独理论基础和法理基础。
如果说其“5.20”“新两国论”演说只是抛出了一个概念和粗浅的论述框架,把中国宣称为“境外敌对势力”的“反统17条”是在政治和治理层面的落地行动,那么这个“团结国家十讲”就是理论层面的系统归纳与提升,更充分地暴露了赖清德的首席“顽固台独份子”本色。
第三,在两岸关系高度紧张,军事对峙愈演愈烈的背景下,赖清德在演讲中反复强调两岸互不隶属,声称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号召2300万台湾人为民主自由和台湾的繁荣与成就团结起来保卫台湾,已经具有某种程度的政治和思想动员色彩。其在理论逻辑上追求两岸关系的全新政治定位和“台独”主张的行为与论述,已经直接触及和挑战了《反分裂国家法》底线,使两岸随时有冲突开战的危险。
第四,加剧台湾政治撕裂,毁灭台湾民主政治。赖清德在演讲中自己十篇演讲的目的是“异中求同”,但实际上除了系统理论化其台独主张外,对内主要是为了党同伐异,服务于针对国民党的大罢免进程,试图摆脱民进党在立法院的少数局面。这一目的在演讲中用锤炼钢铁过程中去除“渣滓”来形容针对国民党的大罢免时暴露无遗。
从目前情况看,如果罢免投票得到足够多支持,至少有20名国民党立法委员可能会失去席位,然后由通过补选来选出新立法委员接替,从而为民进党全面掌权铺平道路。民主是台湾的宝贵政治成果。全体台湾人历经数十年努力才建立起相对完备的对权力制衡机制。但是赖清德却试图通过社会动员“大罢免”方式摧毁在立法院形成的民主成果。台湾文化人杨渡就评论指出,赖清德“扭曲的种族主义,意味著民主的寒夜将至!”
第五,借助互联网传播和国际媒体报导,以及台湾官方和外交层面的主动传播与在国际上大肆宣扬,赖清德的“团结国家十讲”必然会进一步扭曲国际社会对两岸关系及台湾地位的认知,增加中国完成国家统一的国际阻力。事实上,从赖清德发表第三篇演讲开始,有不少国际媒体已经开始关注并报导赖清德的台独论述。待其十篇论述发表完毕,必然会在台湾,在两岸,在国际政治舆论场卷起更大阴风。
正如中国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海峡两岸关系法学研究会理事田飞龙所言,赖清德为构建系统化的“台独”论述、推出“赖氏台独”路线、试图抓住所谓“世界历史视窗”实现“台独”的终极政治目标,将一系列“台独”论述和行动整合为所谓的“团结国家十讲”,全面歪曲两岸关系的历史与法理本质,全面追求台湾主权独立与国际化,全面推动两岸“大脱钩”并利用世界体系矛盾追求政治私利,将两岸关系和台湾发展推向更具冲突性与风险性的边缘。
赖清德言论的历史与法理错谬处处可见。他越是要通过所谓“十讲”进行“台独”理论的系统化,就越是暴露出其学理、道德、政治与文化的无知与反动,就越是更清晰地站到台湾民众的对立面、站到中华民族的对立面、站到历史正义的对立面,也站到了国际法和人类和平发展大势的对立面。对于他通过种种手段加速推动台独的冒险行为,中国大陆一定不会坐视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