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提加快新材料产业发展 NAMI行政总裁:中美“脱钩”反是机遇
今年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政府工作任务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新材料等产业发展等。
近日,《香港01》走进纳米及先进材料研发院(NAMI)位于香港科学园的办公室,作为立足香港的科研机构,NAMI全力支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决策。NAMI行政总裁冯振宇向《香港01》介绍了NAMI在加速科技成果应用渗透的成果,并指出中美科技“脱钩”反而是一个新机遇,可以发挥NAMI技术的优势。
科技成果广泛应用渗透 合作以“政产学研”协同为核心
2006年成立的NAMI专注于由市场主导的纳米技术和先进材料研发工作,致力促进技术商品化及新工业化,技术荣获多项著名的国际技术奖项,并转化成智能和高价值的产品。例如纳米纤维口罩为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获奖技术。
据介绍,目前,NAMI正通过多个项目推动科技成果的实际应用,涵盖低碳、电子、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例如,低碳建筑技术应用了NAMI高强度轻质混凝土的组装合成建筑(MiC),已用于房屋协会的长者屋项目,建成的房屋的隔热效能是普通混凝土的3倍,冬暖夏凉,节省超过50%耗电量,未来还计划扩展至更多公共工程项目。
环保可降解材料以农业废料制成的可重用餐具,已在亚洲国际博览馆及其地点派发超36万套,下一步将与餐饮业合作扩大商用规模。长寿命电池技术应用于资产追踪器,NAMI与香港机场管理局合作,已在香港国际机场成功完成概念验证测试,对行李手推车的位置进行全覆盖实时监控,未来将延伸至其他应用。
两相浸没式冷却液为伺服器和高效能电脑散热,确保设备能更稳定运作,并降低能耗和冷却成本,已于民航处试用,下一步将拓展至数据中心及5G基站散热解决方案。路面回填材料则克服传统泥土回填需反复压实及施工时间长的问题,NAMI回填材料能大幅减少封路施工时间,已用于香港超过30个项目,总回填量超过1万立方米。此外,NAMI计划与内地企业合作,将回填材料技术推广至更多城市的建设项目,提升施工效率与资源循环利用。
NAMI的合作模式以“政产学研”协同为核心,其中在技术开发阶段,政府部门(如创新科技署)会提供营运及项目资金支持与指引;同时NAMI与业界紧密沟通与合作,了解市场趋势和行业痛点,以应用导向方式,开发应对业界需要的技术及材料。
在试用及产业化落地方面,政府通过“公营机构试用计划”引进公营机构提供试点。作为桥梁,政府协助对接本地业界需求。例如业界合作伙伴以NAMI高强度轻质混凝土应用到其组装合成建筑(MiC),于沙田乙明邨兴建房屋协会的10层高长者屋项目,已于2024年入伙。而长寿命电池及其背后概念亦通过电讯盈科被带到新西兰威灵顿作推广,成为本土企业与本土研发机构合作推广的一例,并成功引起印尼、斐济等国的兴趣。
此外,NAMI与不同地区,如上海浦发集团合作推广绿色回填技术,实现技术跨区域复制。而政府角色不仅是资金提供者,更是政策制定者、资源整合者与市场开拓的推动者,确保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社会效益。
中美科技“脱钩”风险可控 冯:反而是新机遇
NAMI的技术被推广至海外,然而,中美科技“脱钩”尚在进行时,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上场后,贸易战硝烟再起,“关税大棒”此起彼落,面对动荡的国际形势,NAMI的业务推进是否受到影响,又该如何自处应对风险?对此,冯振宇认为,这反而是一个机遇。
冯振宇表示,中美目前的竞争格局并非始于现届政府,过去的拜登政府,乃至特朗普第一任期时经已开始透过各种方法抵制中国,因此并非新鲜事。然而,过去7年,中国的科技绝对不是没有改善,例如中国电能的车能卖到全世界,以及刚刚出现的Deepseek等,都是在这个制裁最激烈的时代发生的,因此他非常有信心,就是这些制裁经历了这么多年,相信美国可以做的事情都差不多做完了,在这么多年如此大的制裁的情况下,中国仍然有很多新的技术,仍然是有增长,出口仍然是很好,所以宏观而言,这样的竞争对于国家的伤害不大,同时中国已经适应了,知道怎样去处理。
回到NAMI本身,冯振宇认为,这反而是在一个不好的环境下产生的一个新的机遇,“因为我们经常有一个slogan(口号),就是一切由物料开始,大家喝一杯茶,呼吸的空气,打电脑的键盘,其实都是物料来的,当制裁严谨的时候,很多制造的产品,最终产品的物料,可能以前可以在不同地方去买到,但现在因为制裁,可能变成我们在香港,内地,亚洲的原材料,可能就变成不可以跟外国买了,变相令到我们要自己提供自己的物料”。
实质例子方面,冯举例道,以往,香港很多不同的政府部门在采购仪器、口罩时,都是可以跟欧美去买的,有些科技可以跟他们拿到的。现在因为有了这样的制裁和难度,变相令到有些物料转为采用香港本地所研发的,“不论建筑商也好,承建商也好,很多传统物料过去可以起屋,做不同的东西,可能可以在国外去拿到,但因为这个情况变了,可能别人不卖给他,变了我们也鼓励本地的企业,用香港自己本土研发的物料,所以变相特别是一个机遇”。
因此,他重申大方向不会受影响,更不觉得中国因为制裁而倒退,反而很多新的技术在这么激烈的制裁下产生,因此他完全不觉得担心。
与此同时,NAMI也采取多种策略管理风险。首先是技术自主研发,减少对外技术依赖。之后是多元化市场布局,强化与大湾区及内地企业合作,降低对单一市场依赖。例如与华润医药合作,利用NAMI的新型药物输送系统,优化药物的纳米传递,希望开发更高疗效的治疗方案。NAMI亦与全国其中一家最大动力电池生产商合作,研发用于汽车的紧急呼叫(e-Call)系统的全天候关键任务电池材料,进一步提升车辆司机及乘客安全。
最后是技术标准国际化,利用香港“一国两制”优势,推动技术符合国际认证,提升全球竞争力。并积极参与国际技术发明奖项,包括CES(消费电子展)创新奖、爱迪生奖、全球百大科技研发奖,以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争取NAMI的创新技术在国际上的认可,至今共荣获超过150个国际奖项。
深化湾区协同 发挥“国家所需、香港所长”
除“一国两制”外,香港在创科领域如何体现“国家所需、香港所长”?冯振宇认为,香港的独特优势体现在多方面。一是与国际合作的理想枢纽,资金自由度及融资方面具有优势;另外,香港有健全的制度及基础设施,促使本地公司及机构可于短时间内与国外公司促成合作。例如,NAMI与电动单车制造商及全球供应商高飞控股集团(Covation)合作,将NAMI的先进电池技术和镁合金涂层应用到电动单车上。
延伸阅读:纳米及先进材料研发院成果展示中心开幕 大湾区产业发展迎新格局
二是国际化科研平台,汇聚顶尖人才与资源,例如NAMI与大湾区高校合作培养材料科学专才,支撑国家“十四五”科技攻关。三是市场化转化能力,香港成熟的知识产权保护与商业环境,加速技术落地。四是前沿技术储备,在绿色科技(如低碳材料)、生物医药(如纳米药物传输技术)等领域,香港的基础研究能力为国家战略提供关键技术支持。
最后,就香港在创科领域有哪些方面有待改善,冯振宇认为,政府近年已大力投资创科发展。为进一步提升资源效益,建议加强各研发机构之间的协调,避免项目重复,使资源能发挥更大作用,取得更丰硕的成果。另外,还建议深化湾区协同,例如建立跨境中试基地,并推动长期产学研合作计划,巩固香港创科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