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建党百年风云:三位一体背后有玄机

撰文: 关岭
出版:更新:

目前,中共实行党权、国权和军权“三位一体”的领导体制。党的最高领导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元首国家主席、最高军事统帅中央军委主席由同一人担任。

1949年中共建政后,毛泽东出任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国家主席)和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此前,毛已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党权、国权与军权集中于毛泽东一身,“三位一体”领导体制的雏形形成。

自1949年建政至今,中共先后经历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等五代领导人。(路透社)

1954年中共制定第一部宪法,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设立国防委员会取代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由国家主席担任国防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国防委员会主席,正式创建“三位一体”体制。

然而,这个“三位一体”体制因1959年毛泽东辞去国家主席,由刘少奇接任而发生分裂。毛泽东是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刘少奇是国家主席与国防委员会主席,一国两主席,两人都有实权。毛泽东与刘少奇在政治路线上的分歧,引发宪政危机。当党内的声音不能在国家体制中发挥作用时,毛泽东决定摧毁他一手创建起来的宪法体制。为此,毛泽东先启用林彪巩固军权,然后发动文革把刘少奇赶下台。

当文革内乱透过军管得到控制后,毛泽东开始考虑恢复宪政体制。因国家主席的存废等原因,毛泽东与其接班人林彪之间又发生政治斗争。结果是林彪败亡,而国家主席在1975年宪法中被废除。

文革结束,改革开放后,中共制定了1982年宪法,恢复国家主席,并设立国家中央军委,取代国防委员会,与中共中央军委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邓小平汲取文革教训,避免权力过分集中,实行分权模式。废除中共中央主席,恢复中共中央总书记,并实行总书记与中央军委主席的分离,而国家主席由实权元首变成虚权元首。由此形成党权(总书记)、国权(国家主席)与军权(中央军委主席)的分离。

当时,邓小平任中央军委主席,年轻一代胡耀邦任总书记,李先念任国家主席。后来,由于邓小平与胡耀邦发生政治分歧,胡耀邦被迫辞职。在1989年六四事件中,继任总书记赵紫阳因反对戒严而被撤职。

图说中共接班人更替与五代领导人变迁(请点选大图浏览)

+16

连续两任总书记的非正常下台凸显分权模式的不足,邓小平决定回归“三位一体”。六四事件平息后,由江泽民出任总书记,邓小平提出“没有核心靠不住”,并钦定江泽民为第三代核心。随后,邓小平又先后辞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国家中央军委主席职务,由江泽民接任。1993年,当国家主席杨尚昆任期届满后,江泽民出任国家主席,重新创建“三位一体”体制。

在2004年辞去中央军委主席职务并向胡锦涛交权时,江泽民盛赞“三位一体”,并暗示这是邓小平的决定。“党的总书记、国家主席、军委主席三位一体这样的领导体制和领导形式,对我们这样一个大党、大国来说,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最妥当的办法。”他说:“党中央和小平同志当年决定我当党的总书记、国家主席、军委主席,也是从大局考虑的。”

不过,由于中共党章对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的任期没有限制,而1982年宪法却规定,国家主席每届任期五年,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因此,“三位一体”体制在任期上是不一致、有漏洞的。

2018年,中共修改宪法,废除国家主席任期不得超过两届的限制。虽然有舆论认为这是为恢复终身制铺平道路。不过,对于中共这个百年老党来说,这次修宪却是第一次使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的任职规定保持一致,最终完善“三位一体”。另外,中共党报《人民日报》当时回应,修宪并不意味着终身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