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媒暗示押后中欧峰会避谈香港 欧盟缺乏“明确”对华政策?
国家主席习近平于6月3日晚与德国总理默克尔(Angela Merkel)通电话,两人同意因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押后原定9月在莱比锡(Leipzig)举行的中欧峰会。
法国《世界报》于6月5日就此发表社评,题为〈欧洲人面对中国长城〉,行文若有所指,开玩笑说新冠病毒“腰背有力”,暗示其作为禁制或延迟集会的理由,承担了许多“政治决定”,小则有香港禁止六四周年晚会,大则有默克尔先是拒绝于6月底赴美出席G7峰会,之后又以同一原因押后中欧峰会。
欧盟去年称中国为“系统性对手”
社评提到欧盟去年称中国为“系统性对手”,内文集中提及两个冲突点:中国招徕中欧和巴尔干半岛诸国,建立“17+1”机制进而对欧盟分而治之;欧盟已经不能再对涉及价值观的争议视而不见,例如香港及维吾尔族问题。
至于全文主旨,《世界报》沿用一贯论调,将中欧关系置于更宏观的中美欧三角关系,也重申一贯结论:面对中美新冷战阴霾,欧洲不愿意如华府般公然对抗北京,甚至不如意“选边站”,而解决办法是开始拟定对华明确政策,比起声浪大实效少的大型峰会更有用。
甚么是“对华明确政策”呢?《世界报》说得很含混,甚至未有明言“欧盟应协调一致”之类过往常见论调,取而代之的是,“欧洲人”在制定对华政策时,应该考虑到“他们自身的力量”、“他们的利益”和“他们的价值”,而法国则以“保证与要求”双重方针为本。
华为风波展示如何“维持平衡”
就欧盟以疫情为由延迟峰会,社评有提到的是,实际上该会议可能会触及美国和香港两大烫手山芋,同时又不见得可就此得出实质成果。社评没有提到的却是,《中欧投资协定》多年来谈判不顺,到中美贸易战后又开始加速,本来最乐观的预期是在本年中欧峰会签署,而中方迄今仍表示以今年完成谈判为目标。
按图了解专家防疫招式(【防疫】摸面易中招!不自觉每小时会摸23次!教你4招戒自摸):
就事论事,欧盟经常被指对华政策不够明确,也被认为是各自为政,但如果从“维持平衡”一面看,27国应对中国的手法其实很明确也很一致;中国是客户,美国是盟友,这条金科玉律仍然颠扑不破,问题在于如何防止客户威胁欧盟的政经势力,同时如何拒绝盟友有危害欧盟生意利益之虞的要求。
美国提不出替代方案,却要求欧盟公开封杀华为,等于要27国得罪中国,并承担额外5G建设和营运成本。可是中国早年“爆买”欧洲高科技企业仍历历在目,欧盟要应付美国压力,又要防范北京于经贸领域进一步占上风,于是乎修订更严格的资讯安全规则,不公然踢走华为,也不让其参与5G核心业务。
对香港示威者深表同情爱莫能助
香港问题也是同一原理。美国要单方面制裁是美国的事,欧盟需考虑到香港事务实在属于中国主权范围之内,二则中欧投资协定之类实利事务玆事体大,所以27国顶多发表一个得体声明,止于表示严重关切之类。法国和德国更在此时通报中欧领袖通电话,以示仍对华保持紧密联系,不逾雷池半步。
冠状病毒在不同环境存活情况(【防疫】摸面易中招!不自觉每小时会摸23次!教你4招戒自摸):
由此可见,欧盟不是缺乏“明确”和“一致”的对华政策,而是当事态上升到价值观争议,“维持平衡”与“坚守原则”在他们看来或者有矛盾,而“欧洲人”就此仍心存些许纠结。
这种心态即见诸于《世界报》5月23日的社评,发表于北京宣布推行港版《国安法》之后,题为《香港,中美角力的受害者》,内文对香港示威者的处境深表同情,同时批评美国企图从中渔利,无助于缓和北京的对港政策之余,更会刺激中方更强烈反击。文末提到欧盟的反应,社评的结论则是:然而欧洲看来都无法“令北京聆听理性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