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凛冬将至还是拐点将至?

撰文: 泉野
出版:更新: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前夕,中国经济不出意外重回舆论中心。

中共高层方面,12月9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了2025年的经济工作,政治局在年底召开以经济工作为主题的会议,目标很明确,那就是为明年的经济政策和经济工作定调。对于明年的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打好政策“组合拳”,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

这段表述中,有延续也有突破。延续的是“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突破的是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超常规逆周期调节。中国的货币政策基调由紧到松依次划分为“从紧”、“适度从紧”、“稳健”、“适度宽松”和“宽松”等区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上次提出是在2009年—2010年,此后14年皆为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组合以及“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则为历史上首次提出。

一年一度的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在每年的12月召开。(视觉中国)

此外,今次政治局会议新增的经济工作目标包括稳住楼市股市,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而在需求侧扩内需方面,今次会议的表述是“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相较于7月30日政治局会议,新增了“大力”、“全方位”等积极表述。

政治局会议召开同一天,国务院总理李强同主要国际经济组织负责人举行“1+10”对话会,成员包括:新开发银行行长罗塞芙、世界银行行长彭安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伊维拉、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秘书长格林斯潘、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洪博、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秘书长科尔曼、国际清算银行总经理卡斯滕斯、金融稳定理事会主席诺特、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行长金立群。

根据新华社通稿内容,李强在谈到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时提到,“我们将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力实施宏观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内需、提振消费,下更大功夫解决突出问题,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此外,李强还给与会国际经济组织负责人承诺——“中国将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出台更多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政策,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李强还说,“中国经济向上向好的底层逻辑没有变,惠及世界的方向原则没有变,这是中国经济之于世界经济最大的确定性。”

政治局会议召开次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也会见了主要国际经济组织负责人。央视新闻发布的通稿显示,习近平围绕世界经济、中国经济、全球经济治理等问题做出回应。对于中国经济,习近平重申有充分信心实现今年经济增长目标,并将持续扩大对外开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对于世界经济,习近平说,各国经济各有各的难处,应该合作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把握好数字经济、人工智慧、低碳技术等重要机遇,创造经济增长新的动力源,支持知识、技术、人才跨国流动。搞“小院高墙”、“脱钩断链”既损人也不利己。此外,习近平还提到了全球南方,认为应该“增加全球南方国家代表性和话语权”。

12月10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出席“1+10”对话会的主要国际经济组织负责人。(新华社)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如何具体部署明年的经济工作很快就会有答案,至于中国经济究竟是凛冬将至还是拐点将至,则各有各的看法和答案。

比如在东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付鹏看来,中国经济显然是凛冬将至。一方面,随着特朗普卷土重来,中国面临的这场仗,比2016年那一届还难打;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国内人口萎缩、中产跌落、有效需求不足、消费能力下降等结构性变化,政府加杠杆的空间已到尽头。

迄今虽然特朗普还未正式走马上任,但第二轮贸易战已经开打。11月25日,特朗普声明将对几乎所有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加征10%的额外关税,并称这是对合成毒品“芬太尼”从中国通过墨西哥等流入美国的反制措施。同一天,这位候任总统还表示,2025年1月20日就职当天就将签署总统令,对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商品加征25%的额外关税,表示这一措施将持续至芬太尼和非法移民问题得到解决为止。

具体到半导体领域,排斥中国的全球化也已经全面展开。当地时间12月2日,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发布了出口管制的“强化版”新规,进一步限制中国人工智能和先进半导体的发展。这次新规主要有两份文件,第一份是152页的临时最终规则,BIS对出口管理条例的某些管控进行了调整,涉及先进计算、超级计算机以及半导体制造设备。第二份是58页的最终规则,名为《实体清单的新增与修改及从验证终端用户(VEU)计划中移除》。该规则通过新增和修改实体清单,对某些关键技术进行管控。两份新规都在2024年12月2日当天生效。

与前两轮管制措施主要聚焦于头部芯片设计公司和关键设备制造商不同,本次新增的实体清单涵盖了半导体制造产业链中更广泛的环节。作为回应,中国政府宣布将禁止向美国出口几种稀有矿物,并对十多家美国国防公司和国防工业高管实施制裁。

图为2023年2月17日,美国半导体公司AMD 的标志出现在GPU芯片上。(Reuters)

对于特朗普2.0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比付鹏稍显乐观,主要基于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中国企业本身的多元化减少了对美国市场的直接依赖,另一方面,中国产业链升级,通过向附加值更高的行业迈进,部分行业抵消了关税的影响。但即便如此,2025年也很难是“拐点将至”,邢自强说,中国经济有望在2024年深化对通缩问题的认知,“2025年中国经济仍或处于艰难探索期,可能要到2026年整体上走出通缩,从老百姓的民生改善到地方政府的良性运转,再到公众对资产价格和物价的预期回到正向循环。”

“2025年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是国投产业研究院院长、国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在日前引发广泛关注的演讲中所做的判断。高善文所说的转折点,指的是从2023年、2024年的数据异常点,向保持温和增长的转折时期,泡沫带来的失衡得到了修正,政府的政策也更为积极有力,也意味着股票市场的运行有了稳定可预期的宏观环境。但高善文在演讲中同时提到,中国经济增长要恢复到泡沫破灭前,还需要比较长时间的等待,“积极状态下也需要3-4年的事件,我们对泡沫破灭后的干预是否积极,不同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即便非常积极,要快速完全恢复,也不是很现实。”好消息是,“926会议开始正视问题,正视经济增长层面存在的问题。”

“中国经济必须乐观,也有理由乐观”,这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院长郑永年日前在参加广州论坛2024年年会期间的鼓与呼。在郑永年看来,中国海洋经济、大陆经济、空中经济、数字经济、虚拟经济等领域都有非常大的潜力。不过郑永年同时发出警醒:基础设施建设要与经济活动相匹配,过度建设是资源浪费;拓展增量经济是走出内卷的重点,增量经济的未来增长要靠科技创新,如果对技术监管过度,极易导致重要技术无法落地,制度不改革将造成新质生产力的白白流失。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院长郑永年在紫荆论坛会后接受记者访问。(郑子峰摄)

早在2018年,坊间就开始盛传一句描述中国经济的“语录”:2018年是过去十年最困难的一年,也可能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其后几年,尤其是经过新冠肺炎疫情三年的冲击,越来越多人开始回味这句话的先见之明,也有人不断“翻新”出进阶版,来表达当下某种带有集体性的情绪与预期。即将到来的2025年,中国经济究竟是凛冬将至还是拐点将至,恐怕放在短周期内永远无法给出答案,因为2025年很快就会到来,但人们的预期和信心却很难如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