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舆论主导权拱手让人,官方在怕什么?

撰文: 泉野
出版:更新:

继珠海恶性汽车撞人案后,内地接连又发生两起持刀伤人案和一起驾车撞人案,官方也第一时间对这几起事件进行了蓝底白字式的通报。

在通报之外,亦有不少坊间传言未得到官方证实或证伪。台湾中央社11月20日援引X平台账号“罗翔”及“李老师不是你老师”披露,19日下午在广州市荔湾区西华路一家棋牌室前向路人及警察挥刀,在对峙下,警员向这名挥刀老人开枪,现场传出3下枪声,过程中有路人以广东话大喊“开枪啊”,老人疑似被击毙。

老人一度持刀坐在地上。(影片截图)

根据片段,案发地点是在广州市荔湾区西华路的“爆棚棋牌室”前人行道上。香港01记者21日上午以预约订位身份致电该棋牌室,负责人对该事件语焉不详,当记者询问是否存在安全问题时,该负责人表示“安全没有问题”、“可以订位”。

而在内地网络平台,包括微博、抖音等,均无对此事的相关报道。陆媒澎湃新闻20日以《广州一老人持刀对峙民警伴随响声倒地,120到场》为题做了报道,但相关文章已经下架。香港01询问澎湃新闻内部人士,对方表示不知道此事,“即使报了也不是首发,转用其他来源”,该人士说。截止发稿前,广州市公安部门并未就此事进行说明。

珠海事件发生后,为避免引发模仿传导效应,官方对类似恶性事件进行调控式报道本无可厚非,香港01在《警惕社会心态失序迫在眉睫》一文中也做过分析,因为在讯息传播如此便捷的今天,很容易将一件突发事件扩大化为一场重大社会危机,影响社会心理,反过来又加剧了危机的传播和感受,并可能导致极端行为的传染和模仿。更多时候,危机表现为强烈的群体心理感受,而不仅仅是事件本身的危害程度。

2024年11月11日,珠海香州区体育中心附近道路有车辆乱撞途人,事件导致多人伤亡。这张路透社从社交媒体影片截取的图片中可以看到,有多名伤者躺在地上。(Reuters)

调控归调控,是否意味着就要因此因噎废食,将舆论主导权拱手让人?广州老人当街挥刀被击毙一事,不断在X平台传播,后因中央社跟进复又不断有境外媒体跟进,在这样的情况下,官方的默不作声只会加剧各种传言满天飞,给民众心理层面埋下不安全、不信任的种子。如此传播一番之后,不管事件是否属实,以及具体情况如何,已经不再重要,最初发布者完全主导了风向,围观者也宁信其有不信其无。

每一起事件的发生固然有其特定的背景,社会治理也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需要多方权衡考虑各种因素,但具体到每一起个案的应对和处理,还是应回归到事件本身,化繁为简,该怎么办就怎么办。比如广州老人当街挥刀被击毙一事,放在任何国家和社会,都不复杂。如果该事件属实,官方就应该理直气壮进行披露,而不用过度担忧警察做的是否过激,对该事件的披露是否会引发连锁反应等。换个角度看,警察这样坚决的做法,或许也会对那些潜在的施暴者形成威慑。

+4

时下世界互联网大会正在浙江乌镇召开,虽然互联网大会已经召开超过十届,但如何把握互联网时代的传播规律对有关部门来说却并没有进步多少。国家主席习近平早在2013年的“8·19”讲话中说过,“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讯息传播制高点。”“在网络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过不了网络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

对公安部门和宣传系统来说,在应对每一起类似“广州老人当街挥刀”事件时,既要就事论事、实事求是,也要以互联网思维来评估短期和长期影响。遮遮掩掩解决不了问题,在讯息革命的今天,只会起到反作用,类似的教训已经足够多了,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