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边疆记|新疆棉花何以高产而优质 数字化采收让每朵都有身份证
新疆是中国重要的优质棉花生产基地,据国家统计局2023年数据显示,新疆全年棉花生产量达到了511.2万吨,占全国90%以上,并且连续30年居全国第一。由此可见,“世界棉花看中国,中国棉花看新疆”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
然而,基于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和战略物资,以及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消费国、第二大棉花生产国的背景,中美贸易战期间,西方媒体、政商指控中国在新疆对维吾尔族施行“强迫劳动”,引发H&M、Nike、Adidas等服装品牌纷纷宣布拒绝使用新疆棉花,新疆棉花亦瞬时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但事实上,85%的新疆棉花早已不采用人工采摘方式。作为新疆棉花主要种植地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十几年前就实现了“全环节”生产机械化,采摘21.6万亩(面积大于九龙加港岛的总和)的棉花仅需7-10日。而这些棉花亦会在采摘后被赋予独一无二的“身份证”再送往加工厂。
新疆合共有61个县市区和11个兵团团场种植棉花,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机械设计制造专家陈学庚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带领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北疆地区,有9成以上的棉花田已实现全程机械化,八师石河子市148团(以下简称“148团”)就是其中之一。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的148团,始建于1957年。如今,这里种植了21.6万亩的棉花,当中以“新陆早84号”品种为主。
148团农业和林业草原中心高级农艺师刘兆海介绍,当地的棉花每年4月10日左右开始播种,至4月20日之前全部播种完毕,经过123天至125天的生育期,一般8月30日左右打脱叶剂,9月20日之后便能采摘棉花,“每亩产量545公斤,全团就是1.18亿公斤。”
值得注意的是,148团生产的棉花从耕种、采摘、分离、打包已实现全程机械化,“基本上不需要人了”,这也成就了采摘21.6万亩棉花仅需7-10日的速度。据了解,若以人工方式进行采摘,只600亩的棉花就需要一个多月时间才能完成。
记者在现场所见,一台自走式打包采棉机(当地俗称“下蛋机”,仅用时2分钟左右,就完成了2吨(即是2000公斤)棉花的采摘、压缩和打包,并“下”出身穿彩色外衣(打包膜)的“棉花蛋”。
其实这些打包膜大有来头,它们在生产时会提前贴上“码晶合一”的追溯二维码和芯片标签,以赋予棉花独一无二的“身份证”,而这背后的技术提供就来自新疆唯二的“211高校”石河子大学。
据石河子大学工作人员介绍,新疆棉花种地基本实现“全环节”机械化后,农田上基本看不到农民在作业,且一名农民平均管理面积可以达到上千亩地。在此基础上,石河子大学开展了棉花生产数字化的相关研究,在监测、管理、采收、生产加工等环节,实现棉花全流程的质素追溯,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实现棉花的提质增效。举例来说,自动驾驶播种的技术现时已经能够很成熟地运用。
各数字化环节还包括数字棉田土壤,即是无人机检测棉花田土壤;数字棉田管理,此环节可以实现水肥一体化,做到“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施,需要什么给他什么。”
当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就是上文提到的赋予棉花“身份证”——数字棉花采收,即是给一个“棉花蛋”贴上一个追溯二维码和芯片标签,通过自主研发的棉花高质量监管车载系统,用手机一扫就能快速得知棉花采自哪一块地、哪个农户种植、采收状态的回潮率、含杂率等参数,到加工厂后二维码内容会不断丰富完善直到成品环节。
而正是因为石河子大学提供的核心技术,以及在各环节的全部参与,亦令到当地生产的皮棉(去完籽、除完杂,拥有棉被状态的棉花)产量增长3倍之多。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人民日报》曾报道指,印制人民币用的钞票纸95%的原料就是棉,其中主要产自石河子市。经过造纸厂加工成造币的纸张,防水能力较木浆纸强出许多。亦正因如此,仅0.08毫米厚的人民币能达到非凡耐度。
如今,新疆已是中国棉花生产量最高的省份,但是70多年前却还是一片“不食之地”。事实上,早在东汉时期,新疆就曾出现古人种植棉花的痕迹,通过考古发现,新疆种植棉花的历史不少于2000年。1959年,民丰县北大沙漠中发掘出来的东汉合葬墓中,出土了大批织物,其中发现棉布裤和棉手帕;1964年,在阿斯塔那的高昌时期墓葬中,还发现了公元150年借贷棉布的契约;在喀什地区巴楚县墓葬中,发现了唐代时期的棉籽。
虽然《新疆通志•农业志》记载,元代在现今的新疆霍城县附近种植过棉花,这亦是北疆植棉最早记载,但由于古代农业科技的落后,新疆从来也不是传统的棉花产地。进入现代社会之后,人们亦打过在新疆种植棉花的主意,惟因新疆地理位置特别、无霜期短暂等原因,一直被认为不适合棉花的广泛种植。
直至1950年,王震将军建议新疆军区司令员陶峙岳与来中国工作的苏联植棉专家迪托夫教授签订了《石河子棉花丰产协议书》,采用科学技术,举办多期植棉人员培训班。1953年,生产部队在准噶尔盆地南沿的玛纳斯河流域种植了3万多亩棉花,当年平均单产皮棉50多公斤,这亦是新疆历史上第一次大面积种植棉花,打破了北疆不能种植棉花的老传统。
到了1955年,玛纳斯河流域的农七师、农八师(如今的石河子市)种植的8.2万多亩棉花丰收,平均亩产籽棉158.4公斤,石河子市开启了在新疆种棉花的先河。
光照充足、热量充足的自然条件,也成了新疆发展农业得天独厚的优势,铸造了“新疆棉花”的优异品质,步入148团大片棉花田,眼见尽是向阳而生、无暇无瑕的大朵棉花,一尘不染。
延伸阅读:
01边疆记|3800岁楼兰美女皮肤光滑 天然“防腐剂”造就新疆干尸
01边疆记|中国有自己的“依云” 抗肿瘤功效冰川水由新疆供港
01边疆记|铸造艾青笔下《年轻的城》 什么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