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需重回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初心”
今(2024)年7月份,中国将要召开二十届三中全会。社会各界对此次重要的会议都期待已久,大家都想知道。在中国经济面临稳增长压力,在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中国在改革的方向、思路和策略会有什么新的变化?有什么重大的改革政策出台?
今年4月30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已经宣布,二十届三中全会的核心主题是“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式现代化”是此次会议最重要的关键词,也是理解即将召开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一把钥匙。5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山东省济南市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时再度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突出改革重点。要坚持和发展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支持全面创新、城乡融合发展等体制机制。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下一步改革最核心的重点,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则是在经济领域实现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在安邦智库(ANBOUND)的研究人员看来,要实现上述关键发展目标,二十届三中全会的改革方略需要坚持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正确的改革框架和改革基调。以我们的观察,自十八大以来至今,国内社会各界对于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基调、改革原则和核心改革目标,仍然是高度推崇的,大部分人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基调和改革内容是催人奋进的。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这段论述,确立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最大任务。
对于最为重要的经济体制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
如何才能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呢?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我们认为,虽然距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过去了11年,国际国内形势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中国深化改革的内在需求、根本目标和改革方向并没有变。因此,未来中国的全面改革仍需要稳守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初心”,把当时确立的改革基本原则、出发点坚持好,结合新的形势和环境来逐步落实。
不可否认,现在中国的发展与过去有很多不同。从国际环境看,全球化变成了逆全球化,相对理性的国际关系变成了极端政治化的地缘政治博弈,总体和平的地球村变成同时在进行两场战争的动荡世界。在中国国内,中国经济发展遇到一些困难,三年疫情对经济带来的“疤痕效应”仍在持续,房地产市场持续在走下坡路,全球供应链重构对中国产业造成了新的打击……种种变化都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将承受比过去更大的压力。最值得重视的是,由于发展形势和社会环境的变化,现在中国社会的普遍心态可能要比2013年时的中国更加“保守”一些。这些变化使得整个社会对改革的预期变得比过去多元化。
不同的利益团体、组织、群体,基于各自利益的不同,对改革的预期可能也不相同。比如,在过去的改革中,大家可能更关注的是提高效率,把蛋糕做大。但在当前和今后,大家可能对如何去分蛋糕的问题有更多的关注,对于社会公平问题有更多的诉求。过去的改革,更多关注的是如何更深入地参与全球化,提高经济发展的效率。但在今后,国家发展可能要更多考虑各种安全问题——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国防安全、能源安全等。这些差异的存在,可能对二十届三中全会怎么开、讨论什么内容,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但不论环境怎么变,中国以经济建设为核心的发展主题没有变,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没有变,在不利环境下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战略没有变。整体来看,中国还是要基于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改革“初心”,在既定的发展策略与改革框架下,结合最近十年的形势变化,确定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路径与政策。
本文经安邦智库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