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挥刀ECFA穷台 台独主张还能舍本逐末与坚持多久?

撰文: 陈郑为
出版:更新:

5月31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与财政部发布公告,宣布对原产于台湾的润滑油、基础油等134个进口产品中止适用《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协定税率,取消对台关税减让。这一举措无疑是北京在赖清德上台后,再次对台湾施压的经贸手段,对台湾的产业发展与两岸关系均带来严峻挑战,甚有台湾学者明白警示,台湾当为ECFA废止和传统产业消失做好准备。

自2010年6月29日签署以来,ECFA成为促进两岸经贸合作的重要框架协议,为两岸双边贸易和投资提供了优惠政策。然而,近年来,北京不断中止部分ECFA项目关税减让,逐步缩减对台湾的经贸优惠。具体而言,2022年底,北京首先中止了包括丙烯等12个税目产品的ECFA关税减让。这一举措标志著北京开始以经济手段回应台湾的政治动向。

2023年初,在台湾大选前,北京释放不排除进一步扩大报复措施的风声,增加了两岸经贸关系的不确定性。时至5月31日,北京再度宣布中止对台湾134个进口产品的ECFA协定税率,包括石化、纺织、汽车零组件、机械工具机等多个行业,涉及的产业广泛且深刻。这些措施累计中止的ECFA项目已经超过200项,约占总项目的将近半数,对两岸经贸合作的影响愈发明显。

5月31日,财政部官网发布消息,宣布对原产于台湾的润滑油基础油等134个税目进口产品,中止适用ECFA协定税率。(财政部官网截图)

从经贸层面来看,尽管今次ECFA的关税减让134个项目占台湾出口中国大陆的额度总体比重并不高,台湾经济部也紧急出面灭火,指今次中止影响台湾出口金额约98亿美元,占台湾对全球出口比重约2%,研判在“可控制范围”;然而,尽管帐面贸易影响值看似有限,但实际与后续影响不容小觑。

根据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的数据和分析,受影响的主要是传统产业和依赖中国大陆市场的中小企业。中华经济研究院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大年指出,ECFA作为两岸最具指标性的经济协定,持续的退让对两岸经贸互信的损害深远。

石化产业是受影响的主要产业之一,今次中止关税减让项目新纳润滑油和基础油等134项,待这些台湾产品出口中国大陆后,中止优惠税率将直接增加进口成本,削弱台湾企业的价格竞争力。根据台湾经济部高举数据做出的精神喊话,指近年中国石化大扩产,台湾石化产品出口大陆已持续下降至两成,其中ECFA早收对中国大陆出口占台湾对全球出口比重亦逐渐下降,2023年降至3.6%,评估目前对台湾的冲击应在“可控制范围”。

只不过,早自去年底,北京官方宣布对产于台湾的丙烯、二甲苯等12个税目进口产品,中止适用ECFA协定税率后,台湾产学界即有评估,台湾石化产品2022年出口约350亿美元,其中116亿美元出口至中国大陆,占比33%,以该年贸易为基础计算,则台湾出口中国大陆产品总共已需额外负担8148万美元关税。

+1

尔今,北京官方第二度扩大中止对台湾石化产业的关税减让,对于台湾石化产业的宏观处境而言,恐怕就不如台湾官方一纸带过的云淡风轻,在“可控制范围”。台湾石化产业尽管近年对大陆出口比重明显下降,但这相当程度已是受到两岸政治关系不利影响下的结果,并非“自然而然真情流露”。在失去关税减让的待遇下,台湾石化产业将难以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或《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中的东南亚及日、韩等国企业竞争。可预见的发展或是,未来必须支付从零升到2%至10%关税的台湾业者,很可能被迫外移到上述和中国大陆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直接在台关厂的机会极高。

其次,汽车零组件业同样面临严峻挑战。台湾的汽车零组件产业依赖中国市场,中止关税优惠后,这些产品在中国大陆市场的价格优势将不复存在,导致订单减少和市场份额流失。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张冠华即点名,中国车市,尤其是电动车市场发展强劲,可为台湾汽车零组件产品提供广阔市场,两岸经济合作倒退,将给台湾相关产业发展带来影响。

最后再如台湾优势产业之一的机械工具机,在失去关税优惠后,这些高附加值产品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将受到冲击。根据台湾机械公会发布的数据,2023年台湾机械业出口中国大陆金额69.31亿美元,占比23.5%,年减22.7%。即有不愿具名的台湾机械业老板指出,受中美贸易战、疫情带动供应链重组浪潮下,台湾机械业这几年对中国大陆出口比重持续下降,由4成降至2成多,“少掉关税优惠,终究会影响竞争力”。

国务院宣布将中止对台134项商品ECFA关税减让,国台办新闻发言人陈斌华31日抨击赖清德政府宣扬台独,是中国大陆有关部门不得不进一步中止ECFA部分产品关税减让的根本原因。(央视新闻)

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WTO及RTA中心副执行长颜慧欣分析,台湾工具机在早收清单中,以车床产品为主,虽大部分主要业者都已经提前因应,可在当地生产就近供应,影响相对不大,主要冲击会聚焦在无法就近生产供应的业者。“如果没有去中国大陆设厂的,特别是那种走大量低成本、标准机台的厂商,没有这些关税优惠后,可能就很难跟当地生产竞争,就是利润就会少很多。”

根据台湾对外贸易发展协会发布两岸贸易数据, 2023年两岸全年贸易额为2678.35亿美元,较2022年减少15.6%。其中,台湾出口中国大陆总额达1993.49亿美元,较2022年减少15.4%;从中国大陆进口684.85亿美元,年减16.0%。其中受ECFA部份中止影响的产品出口总额约为98亿美元,自2022年底至2024年初,北京中止部分ECFA项目关税减让措施,对台湾出口的影响逐步显现。

依台湾财政部今年1月9日公告数据,台湾2023年对中国大陆(含香港)出口额减少18.1%,降至1522亿美元。对中国大陆的出口占整体的比率降至35.2%,与2022年(38.8%)相比大幅下降,达到200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对中国大陆的出口增长率也从2022年的8%下降至3%。这些数据显示,北京中止ECFA部分优惠对台湾出口的影响正在加剧。

与此同时,台湾对中国大陆的贸易顺差也呈现缩小趋势。根据大陆海关总署今年1月公布的数据,台湾对中国大陆仍享有高达1309亿美元的贸易顺差,继续成为中国大陆最大逆差来源地,但相较台湾在2022年对中国大陆享有1565亿美元贸易顺差,已减少了256亿美元。这也间接反映出中止关税减让措施对台湾整体贸易平衡的负面影响。具体产业出口数据也反映出中止ECFA优惠的影响。以石化产业为例,2023年台湾石化产品对中国大陆的出口占比,从前一年的33%下降至20%,在机械出口方面,2023年台湾机械对中国大陆(含香港)出口衰退 24.4%,也高于当年台湾机械出口 242 亿美元,年减 15.2%数值达9.2%的落差。

面对北京的经济施压,台湾官方与产业界自然积极应对,提出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和建议。台湾经济部始终自信坚持,将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合作,推动市场多元化战略,减少对中国大陆市场的依赖。同时,也示意官方将提供更多的出口补助和技术援助,帮助受影响的企业提升竞争力。企业界则苍白呼吁台湾政府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援助,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5月20日上午,赖清德发表就职演说,引北京强烈回应,指其暴露台独本性。(台湾总统府)

总的来说,北京对台湾的经济施压无疑是对赖清德政府的强烈信号,意在透过经济手段影响台湾的政治决策,ECFA作为两岸关系正常化的重要象征,其部分中止标志著两岸政治关系紧张后,原本强健的社会经贸交流关系的现实倒退,无疑是一个负面信号。赖清德上台后,发表强烈据台独意识的就职演说,激起北京强烈回应,官方迅速祭出中止ECFA部分优惠,显示其对台湾新政府的不信任,此刻祭出经济施压的手段,无疑是北京向台湾传达其对未来两岸关系走向的不满与严重警告。

尽管台湾官方“心大”,始终持以经贸施压的损害有限,并企图以开拓其他市场取代中国大陆市场向台湾厂商与民间发起精神号召,但市场化逻辑有其理性成份,反映在台湾企业运营,尤其首当其冲的传统产业,厂商的耳朵纵使听了官话多年,心恐怕还是大不到哪去。无怪乎,当台湾各部会近日还在安抚民心之际,已有学者直接敲响警钟,如台大国发所退休教授、 华梵大学特聘教授杜震华直言,“只要人民继续支持执政,赖清德政府要往独的方向继续前进,也不是不行。但是要有心理准备,必须坦然面对台湾将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可以预期,赖清德政府继续“独来独去”,ECFA很快就会被北京废止,而台湾的传统产业也将很快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