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非小童跨境上学料缓解?深圳教育局:港澳籍学生可参加积分入学

撰文: 刘莎莎
出版:更新:
深圳教育局通报,港澳籍学生可参加积分入学,双非小童跨境上学问题或有望缓解。(资料图片)

以往居于深圳而又拥有香港居留权的学生,由于没有内地户籍,未能享受内地免费义务教育,须到香港跨区上学。但深圳市教育局近日公布港澳籍学童,可与非深圳户籍学生一样参加积分入学,双非儿童跨境入学问题或有望缓解。

深圳市教育局公布下学年学校招生通知,市内各区将于4月中旬开始接受网上申请,其中市内义务教育招生政策更新,包括港澳籍学生,可以与非深圳户籍学生一样,申请参加积分入学,以及取消将符合计划生育政策作为申请入学的必备条件,将计划生育作为积分入学专案等。

教育界立法会议员叶建源欢迎深圳放宽入学限制,认为可以纾缓学额不足的压力,但由于深圳的公布未有细则,包括收生标准,以及学额数量,未知最终效果。

双非小童面临香港融不入、内地回不去尴尬境地。(资料图片)

双非儿童“香港融不入、内地回不去”

一直以来,赴港生子成为一种风潮。据陆媒早前报道,多年来内地的“双非”儿童累计人数超过20万人。尽管2013年后,香港开始实行“零双非”政策,但是在此之前出生之前的小童悉数步入读书的适龄阶段,却面临“香港融不入、内地回不去”的尴尬境地。

据悉,此前双非单非儿童上学、入学可选择的途径非常狭小:或者选择长途跋涉舟车劳顿跨境上学、成为跨境学童,或者只能选择在深圳读民办学校或支付昂贵的学费读国际学校。目前深圳市为港籍学童提供港式课程的民办学校约有11间,但这些学校以自资方式营运无政府补助,每年的学费高达8000至3万人民币。

陆媒《南方都市报》早前刊出一篇双非父母的访问,提及子女媒体都要花大量的时间跨境上学,然而内地私立小学的学费昂贵而学额又少,想回内地读书也很困难,有家长更直言“去香港生孩子,说实话我现在很后悔”。

一方面,早前有香港政府是否就“港人子弟学校”买位、提供资助的争论,不过教育局局长吴克俭曾作出回应,买位政策涉及福利可携,影响深远需从长计议;另一方面,希望深圳设立“返回机制”呼声不断,《南方都市报》报道更引述诸多受访家长称,许多人甚至愿意放弃港人身份,让子女回到内地就读公立学校。不过,如此舟车劳顿跨境上学的初衷,便是为了让子女可以在港接受更好的教育,深圳教育局此次“放行”是否奏效,还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