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政府报告务实谈经济:从“维稳”到“稳中求进”的认知转变
作为中国两会每年的重头戏,由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做的新一份政府工作报告在3月5日出炉。按照惯例,李克强首先对2016年工作进行了回顾,并开宗明义地提到“发展面临国内外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交汇的严峻挑战”。而在部署2017年工作的部分,提到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6.5%左右的增长目标时,也罕见地增加了“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的表述。可以说,这次报告延续了中央在发展中“稳中求进”的态度,也再一次反映了习近平政府在求稳方面的主导思想。然而,我们又可以从中看到“求稳”意涵的转变:也就是不再是被动应对以往政治经济严峻形势的“维稳”;而是在构筑平稳转型基础与要求更进取态度之下,所“够胆”争取“更好的结果”。
数据支撑 避泛泛而谈
虽然相较于往年,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不管是从报告风格还是实质内容来看,却是“具体而务实”,也就是逐步减少抽象的、意识形态用语,希望用专业的数字与平实的话语向普罗大众传达政策。
首先是报告风格。报告语言不再是泛泛而谈、四平八稳的老八股,而是逐渐向数据和口语化过渡,风格平易朴实,力求让普罗大众听得明白,这也是本届政府的特点。而在总结2016年工作时,每一项都用数据说话——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02%为多年来最低;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上升到51.6%;棚户区住房改造600多万套;农村危房改造380多万户等等。而在具体表述上,也更口语化。比如“把发展硬道理更多体现在增进人民福祉上”;“对雾霾要铁腕治理,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等等。
其次报告直指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重点谈到了政府工作的不足。比如,有些改革举措和政策落实不到位,涉企收费多、群众办事难等问题仍较突出,行政执法中存在不规范不公正不文明现象,少数干部懒政怠政、推诿扯皮,一些领域腐败问题时有发生。而面对基层依然大量存在的改革“阻力”,李克强在报告中也并不忌讳这一客观现实,更颇为具体的提出解决方案,务求铲除阻力。
细节决定政府报告成败
《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决非简单的文字起草过程,政府工作报告作为政府的“年度述职”,李克强除了预期目标的达成,以及部署大力度改革之外,也有细微之处所见的“真章”:一方面说明了政府重大施政理念,另一方面也阐述了诸多具体政策的走向和安排。而我们不妨对比特朗普前些日子在国会的演讲,虽然第一次演讲很难成为“国情咨文”,但是其具体政策仍然带有浓浓的“竞选味”,比如医保计划的替代方案就更像政治性文件,在不少问题上依然是抽象而隐喻的。而如何才是中国所谓的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治理?或许最终也是一道“细节决定成败”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