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观察】高压反腐、杜绝贿选:政府人大广立军令状能否兑现?

撰文: 香港01记者
出版:更新:

一年一度的中国两会是大陆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2017年两会开幕的第一天,上至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下至各省代表团中的省委书记等省部级官员,包括亮相“部长通道”的众多部长们,都公开做出了许多承诺。
两会上的“军令状”透露出从中央到地方下一步的改革方向与改革目标,因此备受外界关注。这些“军令状”在未来能否实现,是否还会有“提头来见”不能兑现的豪言,同样值得观察。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昨日(5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新华社)

李克强的政府工作报告无疑是中国两会的重头戏,而同时,这份报告也产生了数量最多的“军令状”。在2017年的报告中,李克强明确提出了政府工作的诸多目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比2016年还多1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4%以上;再减少企业税负3500亿元(人民币,下同)左右、涉企收费约2000亿元;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实现进城落户1300万人以上。

除了这些宏观目标,李克强在报告中提到的“决不允许增加‘三公’经费”、“2017年内全部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等细节也成为了最受媒体和舆论热议的“军令状”。

亦有“军令状”食言的情况

有观点认为,这些“军令状”的背后透露出中共中央或地方主政者下一阶段的工作思路,当回过头来检视目标完成情况的时候,亦能感知各领域或各地对是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执行情况。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立下“军令状”并不意味著对施政目标志在必得,此前也不乏任务完不成的情况。例如2015年中国两会上,时任陕西省常务副省长江泽林曾表示“陕西2015年GDP增速定为10%是可行的”,但最终这一数据是8%。

而近年来最为著名的“军令状”食言,发生在北京原市长王安顺身上。当然,他的承诺并非在中国两会期间作出——2013年9月,中国国务院专门出台治理大气污染的条例,王安顺代表北京市与中央签订责任状,立下“2017年实现不了空气治理就‘提头来见’”的军令状。然而直到2017年1月王安顺离任,北京也未能实现“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的目标,反而在2016年12月至2017年1月期间,北京几次出现严重雾霾天气,雾霾现象似乎有愈发严重的趋势。而当时的那句“提头来见”也成为大陆网友争议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