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峰会】美元正在失去世界 欧元和人民币冲击美元霸权

撰文: 香港01记者
出版:更新:
美元地位正受到冲击。(网络图片)

香港01转载:《多维月刊》精选文章

近年来,世界面临频繁的地缘冲突、高频汇率波动、原油崩盘以及全球治理体系的裂缝等危机。原本以为,在经历次按危机后,全球全新的复苏繁荣周期将出现,但现实不尽如人意。与此同时,美元及其政治经济系统表现出极其强大的破坏能力,而2015年的运行逻辑甚至可以总结为“反抗美元”。

美国的经济金融霸权,是靠以美元本位制为中心的国际经济金融秩序实现的。通过美国资本的全球循环,控制粮食、石油等资源价格,从而影响以工业为主的新兴经济体的运行,控制这些国家的资本循环及利润水平,掌握世界财富分配的主导权。然而,这一切正在变化。

美元体制失去靠山

在19世纪到20世纪40年代的“金本位时代”,英镑是世界货币。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国家之间的经济实力发生了巨大变化。英法经济遭到很大破坏,西欧的实力逐渐衰弱,而美国的经济实力日渐膨胀。1944年7月,44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举行国际货币基金会议,讨论建立战后国际货币体系问题。会后,通过《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两个附件,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自此,布雷顿森林体系宣告成立,世界货币变成美元。

虽然,后来美国由于未能履行其黄金可兑换义务而与黄金脱钩,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虽然与黄金脱钩失去了依靠,但美元却凭借其在对外资产中的价值坐稳了“世界货币”的位置。特别是通过“石油美元”和“欧洲美元”,真正被当做世界货币使用。

中东是石油主产区。1974年,中东产油国与美国曾经签署协议,其中包括了石油只能用美元购买,如果用其他货币来买则无效。石油在现代化的社会中是不可缺少的必需品,衣服、食物、交通等全部都与石油相关,包括所有的化肥都是石油制品。由于和石油绑定在了一起,美元就必须作为世界货币来使用。
石油美元

但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变成对外债务国,美元体制失去了“币值稳定”的第一个靠山。其后美元兑其他主要货币不断贬值,但仍源源不断地流向全世界,这种不稳定的状态一直在持续。近来围绕美国债务上限及其后果的辩论,以及与之相关的美国信用评级下滑,增加了人们对美元“失去稳定的流动性”这第二个靠山的担忧。

二战结束后,1947年6月的马歇尔计划中,除苏联、其东欧盟国以及西班牙外的16个欧洲国家向美国提出了一个互助和自助计划,作为与美国财政援助相对应的方案。12月19日,杜鲁门政府以欧洲经济合作委员会总报告为基础,向国会提出“经济合作法案”。法案规定,美国将在15个月内向欧洲提供68亿美元赞助,并保证在以后的3年中每年给与援助款项。这使欧洲地区拥有了大量的美元。此后,1957年伦敦的欧洲债券市场建立,产生了在伦敦交易、以美元计价的债券,美元便逐渐在欧洲流通起来。随后海外美元便对欧洲美元的需求日益扩大,最终美元三分之二在海外,只有三分之一在美国本土。
欧洲美元
欧元对美元地位带来挑战。(淘图网)

“石油美元”和“欧洲美元”正面临强烈挑战

欧元自产生后,在国际储备货币、国际结算以及国际资本市场中的地位不断增强。在欧元诞生之前,世界货币秩序是美元独大,在1998年全球总贸易结算量中,美元大约占90%。现在,美元占约一半,欧元约26%,瑞士法郎、日元和人民币等占另外24%。

“石油美元”和“欧洲美元”都面临著强烈挑战。石油出口国鉴于自身的进出口结构,不断要求增加欧元作为石油交易的计价货币。在石油交易结算中,委内瑞拉、俄罗斯、伊朗都试图通过欧元进行石油交易。

2000年11月,伊拉克政府将石油销售改用欧元计价和结算;伊朗政府2006年3月成立了全球首个以欧元计价的石油交易所,并且已将85%的石油交易用非美元计算,70%的石油收入转为非美元货币;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2006年5月表示支持伊朗的做法,并考虑仿效伊朗。

到目前为止,伊朗和俄罗斯在石油交易中完全接受欧元。而且,欧元区比美国进口更多的石油用于消费,这意味著,欧元将要比美元更多地流入那些并不只用美元标价石油的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国家。OPEC也经常讨论石油以欧元定价,石油进口国或将储备欧元,而不是现在使用的美元以用于石油进口。

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和33家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签署货币互换协议。(Getty images)

美元在欧亚大陆的地位渐失

2008年,随著美国次按危机影响国际社会,各国对以美元为主的国际资本体系存在的弊端深感忧虑。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著力进行一种新型的国际货币体系,以防止类似危机再给各个国家带来或加重经济困难。根据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记录,已有33家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与其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总额度已经逾3.3万亿人民币。另一方面,中国已在全球20个国家或地区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并在香港、伦敦、新加坡和法兰克福建立离岸人民币中心。

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4月的G20峰会上,中俄提出建立超主权货币取代美元的世界储备货币地位,重建世界金融新秩序。随后,中俄两国元首就如何实现“一带一路”与“欧亚联盟”的对接进行深入交流。中俄合作让亚欧大陆区域融合与一体化态势明显加强。除上述之外,亚信峰会、中国欧盟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等,让欧亚大陆形成多元聚合、一体发展的格局。

目前,金砖国家新发展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亚太自贸区机制等战略构想,将令美元将渐渐失去在欧亚大陆的地位。但这并不代表人民币可以取代美元在当今世界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人民币与美元差距仍然明显,运用“对抗性思维”挑战并取而代之并不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