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共享单车租金上涨:“蚀本赚人气”落幕 “垄断时代”来临?

撰文: 王兆阳
出版:更新:

近日,中国内地共享单车巨头ofo、摩拜单车都取消了月卡优惠,其租车价格涨回了20元/月(人民币)的水平。共享单车企业竞相“烧钱”,以低价甚至免费骑车吸引消费者的时代正在成为过去式,缺少可持续资金来源的企业逐步退场,而ofo、摩拜等巨头的地位则在短期内似乎难以撼动。

共享单车号称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短短两三年即风靡大江南北,大量共享单车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为争夺市场大打价格战,从30天免费试骑、5元试骑三个月到终身免费,揽客奇招迭出,令人目不暇接,而内地民众也得以在过去几年间以极低廉的价格享受出行的便利。然而今年春节刚过,民众准备再次骑车出行时惊讶的发现,“免费骑车”的日子要一去不复返了:ofo、摩拜单车都取消了月卡优惠,其租车价格涨回了20元/月的水平。

一窝蜂的涌进共享单车市场,结果铩羽者众,更令加重了环境负担。(视觉中国)

“烧钱式竞争”难以为继

虽说不少消费者因此次价格变动而颇感失落,“一年240都够买辆新车了”,但冷静思考即会知道,月费回升是符合市场规律的结果。此前单车公司间的烧钱大战虽说让消费者能低价出行,但一个月仅仅一两元的价格毫无疑问是“赔本买卖”,无非是为了积累用户数量、打响名号。然而如今市场竞争白热化,单车泛滥,而各大城市也都纷纷出台规定管控、甚至叫停共享单车的投放,可以“野蛮圈地”的时代已经过去,赔本也未必能“蚀本赚人气”,那投资者自然也不愿再白白烧钱,各大共享公司调整策略以维持运营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事实上,在过去一年的烧钱大战中,不少单车公司还没来得及调整策略即已折戟沉沙。共享单车运营成本并不低廉,曾有媒体指出,ofo一个月的运营成本需人民币约两亿,若缺少可持续资金来源,又要腾出手和其他对手抢市场,那结局不难想见。以内地共享单车公司“小蓝单车”为例,该公司素以“体验好、管理精细”著称,然而去年11月该公司宣布解散时人们却发现,该公司不仅员工的工资没有著落,还拖欠七十多家供应商总数约两亿人民币的欠款。引鸩止渴参与烧钱大战而最终殒身以殉的名单上还有小鸣单车、町町单车、酷骑单车……据交通部此前发布的消息,目前内地共有77家共享单车企业,其中逾20家已经倒闭或停止运营。

小蓝单车去年11月倒闭,用户按金欠款问题仍未解决。(中新社)

短期内或难出现垄断

随著力有未逮的商家逐步退场,几家巨头的身形也愈发显得庞大:摩拜此前传出融资10亿美元的消息,亦有消息称ofo将由阿里“救场”,相较于求助无门的共享单车“小兄弟”们,可预见的时间内,两大巨头和其他“小兄弟”之间的差距似乎只会越来越大。已经开始有网友担心,共享单车领域会否出现垄断情况?

对此,互联网创投创业平台云投汇表示,共享单车运营模式与网约车不同,须投入大量资源,一家独大较为困难。现在,滴滴已经接手小蓝单车,而哈罗单车也加入战团,仍在提供低价服务,内地提供共享单车服务的企业总数依然有数十家,虽然摩拜与ofo两强格局短期内难以发生变化,但重演滴滴一家独霸网约车市场的可能性目前依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