岜沙苗族部落位于贵州从江县,城南6公里处月亮山麓茫然林海中的5个寨子里。至今保留着佩带火枪、镰刀剃头、拜祭古树等古老的生活习俗。因此,这里获称为“中国最后一个枪手部落”。岜沙苗寨共有500多户,约2500余人。岜沙人自今保持著一、两千年前古老的生产生活方式,衣装依旧保持着强烈的原始色彩。这里的人多姓“滚”,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注:岜沙持枪是获得公安机关特别批准。)
在月亮山腹地、都柳江边,岜沙苗寨的男子至今仍留著发髻,腰佩腰刀、肩扛火药枪、穿著青布衣,行走在林木茂盛的山寨里,黝黑的面孔带着沉静而野性的气息。(视觉中国) 岜沙是苗语“草木茂密丰盛之意”,岜沙苗族是苗族的一个分支。相传当年蚩尤与黄帝征战逐鹿,失败被杀。蚩尤的兄弟率领残部向西南地区撤退,岜沙苗族的先祖就是迁徙的先头部队。(视觉中国) 岜沙人至今仍保存古代发式、镰刀剃头、简约婚俗、树葬等习俗。民俗和民族学者称为硕果仅存的苗族远古遗风保持者、“苗族文化的活化石”。(视觉中国) 岜沙男子都是古代式士。他们刀不离腰,枪不离肩,身穿青布衣服,上为无领左衽右开圆铜扣高腰衣,下为直筒大裤脚,肩扛火药枪,左腰别刀,右腰别著牛角火药桶和装铁砂的葫芦,腰上还缠著色彩鲜艳的刺绣腰包。(视觉中国) 告别打猎后,岜沙苗寨以农业为主,男耕女织。岜沙女子绾偏髻、插木梳,黑色对襟衣有鲜艳的刺绣,上衣偏长,松腰不收身,下穿到膝盖的百褶短裙、彩色的横条绑腿,很有时尚混搭的韵味。(视觉中国) 在苗寨里,不时见到她们趁著阳光好,坐在外面低头刺绣的身影。(视觉中国) 岜沙男子在16岁成人礼时,会获父亲赠予一把火枪。一把火枪,一个枪手的身份对于岜沙男人来说才意味着真正成年,可以吹芒筒,可以跳花坡,可以谈情说爱。(视觉中国) 岜沙男子的发型独特,苗语称“户棍”,长发在头顶结一个发髻,四周的头发全部剃光,有人说像兵马俑。据说,这种装束是从蚩尤时代传下来的,是至今中国仍能见到的最古老的男性发式。岜沙男子16岁起都要留户棍,剃头刀则是弯月形的镰刀。每个男子都会剃头手艺,看着惊险,但挥洒自如。(视觉中国) 尽管岜沙苗寨离县城只有七公里,但岜沙人却甚少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岜沙人把这归于他们对传统的坚持和热爱,另一方面岜沙的原生态文化却吸引愈来愈多的游客,为岜沙人带了农业以外的收入。(视觉中国) 生活在月亮山麓深处、林木茂密之地的岜沙苗族,对树木有著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浸润在他们的生死爱恋、衣装发型、习俗观念里,世代相传。岜沙苗族崇拜树木,把树木当神来崇拜。山林树木多,但岜沙人从不滥砍滥伐,砍伐只限于生产生活所需。(视觉中国) 岜沙人最独特的是树葬传统。在他们降生时,长辈会为他们栽种一棵树,死后要在一天内下葬。陪伴着他们成长的那棵树,会被做成棺木,中间剖空安葬死者。岜沙人不立墓碑、不立坟包,只是在安葬之地再种上一棵树。(网络图片) 芭莎妇女主要带孩子,织布,制作蜡染。芭莎妇女用自己种植的棉花织布,再加工成蛋浆布。加工时先用蓝靛染色,然后用鸭蛋青捶布,使之发光发亮,具有金属光泽。这样的布不仅颜色好看,而且防雨。(视觉中国) 在没有游客造访前,部落的人们都在各忙各家事男人们砍柴,种地,拔草,盖房子;女人们舂米,染布,带孩子。一旦有游客来观摩,他们会很快放下手中的活计,换上周正的服装,去寨子大门口迎接来往的客人,并会奉上最棒的传统表演节目。(视觉中国)